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硯臺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硯臺

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松花石硯等。

1、洮硯

中國四大名硯之壹,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澄泥硯齊名,並稱中國四大名硯。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產於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洮硯鄉。

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堅而細、晶瑩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幹涸的特點飲譽海內外,歷來為宮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寶,饋贈親友的佳禮,古玩庫存中的奇葩。歷代文人、學者、書畫家對洮硯賦銘詠詩,贊嘆不已。

2、端硯

端硯,廣東省肇慶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壹,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壹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壹。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端硯石出產在廣東省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至鼎湖山)的北嶺山壹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3、歙硯

歙硯,全稱歙州硯,中國四大名硯之壹,與甘肅洮硯、廣東端硯、黃河澄泥硯齊名。

產於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白際山之間的歙州,包括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婺源等縣。歙石的產地以婺源與歙縣交界處的龍尾山(羅紋山)下溪澗為最優,所以歙硯又稱龍尾硯,而龍尾山則是大部分存世歙硯珍品的石料出產地。除此之外,歙縣、休寧縣、祁門縣亦產歙硯。

歙硯的制作材料被稱為歙石或歙硯石,壹般需要5-10億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適合制硯的是輕度千枚巖化的板巖。

其主要礦物成分為絹雲母、石英、黃鐵礦、磁黃鐵礦、褐鐵礦、炭質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硯鋒為片狀硯鋒。歙硯石的花紋結構十分突出,分為魚子紋、羅紋、金暈紋、眉紋、刷絲紋等類型。

由於其礦物粒度細,微粒石英分布均勻,故有發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受到歷代書法家的稱贊。造型渾樸,浮雕、淺浮雕、半圓雕等手法是歙硯臺的工藝風格和特點。

4、澄泥硯

澄泥硯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壹,傳統書法用具之壹,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從唐代起,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

澄泥硯的硯體形有圓、橢圓、半圓、正方、長方、隨意形的。雕式有號、耳瓶、二龜坐浪、海獸哮月、八怪鬥水、仿古石渠閣瓦等立體硯。

平面雕刻有山水人物、草樹花卉、走獸飛禽;又有犀牛望月、臺山白塔、嫦娥奔月等。這些雕硯刀筆凝練,技藝精湛,產地卻莫衷壹是,雖各有說法,但都沒有離江河太遠,古人說取河泥澄而制硯不假。

只是這個制法卻頗費周折,光是淘洗澄結便要壹二年,出泥後“令其幹,人黃丹團和搜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擊之,令其堅。以竹刀刻作硯之狀,大小隨意。

微陰幹,然後以利刀刻削如法,曝過,間空垛於地,厚以稻糠並黃牛糞攪之,而燒壹伏時,”然後再用黑蠟、米醋相參蒸多次。如此繁復的工序,使硯臺堅如鐵石。

今日所見古澄泥硯極為稀少,上品更是難求,其原因之壹,恐怕就在於制作工藝繁復而產量甚低了。

加上石硯中的佳硯理當比泥硯更勝壹籌,流傳久遠者當然比泥硯更多。到清代,澄泥硯已經沒落衰微,偶有較好的,也多是世俗之品。

5、松花石硯

又稱松花硯,吉林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松花硯是由產自吉林長白山地區的松花石雕制而成。用松花石制硯始於明代末年,推崇於清朝。松花硯以其溫潤如玉,紂綠無瑕,質堅而細,色嫩而純,滑不拒墨,澀不滯筆。

能使松煙浮艷,毫款增輝的特點深受帝王喜愛。康熙帝對松花硯十分欣賞,封它為“禦硯”,壹直專供宮廷使用。

自清末後便銷聲匿跡,1979年發現舊礦,重放異彩。其中以“松花靜水”、“松薄蕩水”、“綠靜”最為名貴,以“龍眼”、“鳳眼”、“赤柏紋”、“紫袍綠帶”最為奇特。

根據松花石硬度、密度、吸水率、抗壓強度、凍融壓縮強度、防腐能力等獨特物理化學組織,加之主要礦物成分微晶方解石、顆粒細小(大都小於0.01毫米)、結構分布均勻等特性,所制的松花石硯潤色飽墨。

百度百科——硯臺

  • 上一篇:急求北京的盜版書,舊書,二手書市場或者集中的地方?
  • 下一篇:手工系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