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中國傳統美學中,生產工藝與材料的關系有壹個基本規律可循,即高檔材料用高檔工藝,低檔材料工藝相對簡單。因此,作為壹種高檔飾品,中國古代的串串飾品很少選擇低檔材質,收藏者的選擇大多集中在精工制作的高檔材質手串上。作為壹種念珠,串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時期,所以作為“佛珠”或“數珠”的手串是本書的另壹個重點。
最初念珠專用樹的種子被稱為“無患子”,取消災避難、切斷隱患之意。後世大量手串選擇樹芯和樹,有壹定淵源。尤其是欖香烯、菩提、核桃有明顯的宗教用途。此外,木材和樹木材料的手工制作大多與雕刻工藝相結合,價值強調制造工藝的精細程度。除了傳統的佛頭、佛經等佛教題材之外,更多的是少男少女等世俗題材,所以在欣賞和把玩的時候多了壹些人文趣味。當今世界,談論與裝修相關的話題,都與時代之美有關。
在手串的鑒賞中,不僅有傳統的收藏者和玩家,還有大量的年輕人把佩戴手串作為壹種時尚。在鑒賞手串的時候,他們已經打破了很多傳統的材質和工藝的審美。他們將手鐲視為描述個性和身份的服裝細節,更加註重手鐲材料和制造工藝的特殊之處,形成了壹種全新的手鐲鑒賞觀。本書也試圖幫助這類讀者。比如在晶石、琥珀、樹籽的選擇和佩戴上提供簡單的常識。
到民國時期,中國古代裝飾物品的使用、生產和審美分為八個階段。明清(第七階段)和民國(第八階段)的裝飾觀念對當代傳統手鐲美學產生了直接影響。因為手串遺存的鑒賞並不是本書的重點,只是作為壹個整體來談。這種超越時空的客觀精神不是本書的討論範圍。總之,愛物愛主的人,對於手串的鑒賞和感受都有自己的精妙之處,只有真誠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