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皇帝來圓明園避暑治國,故名“頤和園”。從雍正開始,歷代皇帝對圓明園進行了修繕和擴建,直到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圓明園被付之壹炬,幾代皇帝的投資化為烏有。圖為圓明園觀水石屏風。此時圓明園已經被毀十幾年了,但很多建築的主體還在。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對園內稀世珍寶進行了打砸搶。那些便於攜帶的都拿走了,拿不走的當場砸碎。據粗略統計,英法聯軍在圓明園至少搶走了654.38+0.5萬件文物,包括先秦時期的青銅器和其他各朝代的稀世珍寶。照片是圓明園海晏堂,拍攝於1872。
圖為圓明園主體建築北面的和諧奇景,建於乾隆十六年。主樓共三層,頂樓三層,壹二層七層,樓前九條曲廊與兩座八角廳相連,是皇帝演奏中西樂器的場所。
這是壹個和諧有趣的音樂亭,整個建築呈現出濃郁的西方風格。主樓和音樂亭由壹組彎曲的走廊連接起來。音樂亭是壹座八角形的兩層小樓,門兩邊的柱子上裝飾著典型的西方卷軸首都,豪華美觀。河七曲樓南北各有壹個噴泉,南面有壹個大噴泉,北面有壹個小噴泉。
圓明園的花園門是德國人恩斯特·奧爾默在1873年拍攝的。園門是連接花壇的入口。透過門道,可以看到遠處花陣入口兩側的石柱和中央的西式亭子。花園大門的整體外觀和大理石構件的線條與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大相徑庭。
圖為圓明園鳥籠,是圓明園長春園北面西樓的景點之壹。鳥籠其實是西門。孔雀鳥養在其南北側屋,故名“鳥籠”。當時的鳥籠基本完好,現在已經殘缺不全,看不出當年的痕跡。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壹些建築幸存了下來。下面這張照片是當年幸存下來的。圖為我的圓明園草堂,建於康熙末年,乾隆年間被列為“圓明園四十景”之壹。
知道大廳全貌,1882左右Semaye伯爵拍的。1781年,山東巡撫向乾隆贈送雕漆和屏風扇,乾隆將這些東西安裝在雲清巷勝利室。第二年完工後,他把會館的名字改成了唐誌國,並寫了壹首題為《唐誌國》的詩,由此可見此事不可為。那時,山東巡撫國泰被判貪汙罪,不久他被判死刑,這個大廳由他提供的東西改造而成。我想這應該是乾隆自責的原因吧。
圓明園大公爵桂月橋是圓明園大公爵景區的壹座石橋,在八國聯軍大火後幸運地保存了下來。橋上有壹條遊廊,造型獨特,很有古典韻味。不幸的是,它雖然逃脫了英法聯軍的魔爪,卻沒能逃脫八國聯軍的毀滅。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掠奪破壞圓明園,桂月橋也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