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綠茶
蒙頂茶是中國傳統綠茶,因蒙頂山而得名。蒙頂山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年平均氣溫65438±04.5℃,年降水量2000~2200mm。終年細雨蒙蒙。這種生態環境可以減弱陽光直射,增加散射光,有利於茶葉中含氮物質的形成。
《中國茶葉大辭典》載:“雅安孟定、綿竹趙坡茶、峨眉白芽,皆為珍品”。蒙頂茶湯色清亮淡黃,清澈明亮,清新爽口,濃郁香甜。
相傳西漢時,甘露普惠妙計大師吳立真“攜茗茶種子,種於五峰之間”。吳麗珍在上青峰種了七棵茶樹。茶樹“不盈足,不朽不尋常”。長期飲用此茶有益脾胃,可延年益壽,故有“仙茶”之譽。
中文名
蒙頂茶
分界線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
概述
雙子葉植物
亞綱
原始花被
相關視頻
1.6萬播放| 01:28
川茗堂——為什麽四川的蒙頂茶被稱為“仙茶”
1.9萬播放| 01:34
雅安有哪些名山?蒙頂山的茶,百丈湖的水,名山的姑娘都很美。
65438+20萬播放| 00:23
蒙頂茶-龍興巴適風格
5989播放| 01:05
從茶場到茶杯,壹杯蒙頂茶承載著世界茶文化的起源。雅安人的壹天應該都是從茶香中醒來的吧?#讓世界感受中國茶# #潮新生報到#
65438+60萬播放| 03:54
四川省出產的蒙頂茶是中國傳統綠茶。今天聽果果講了它的傳說。
1.3萬播放| 01:27
茶葉種植課堂:傳奇茶人(6)茶葉種植始祖吳麗珍,野生蒙頂茶。
快的
航行
生態環境
質量特性
生產過程
功效
出名
茶文化
發展歷史
據古籍、古跡和清代四川誌記載,自西漢著名茶農吳理真在蒙山山頂種植七棵茶樹以來,蒙頂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吳在孟定種茶成功後,蒙山茶在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繁衍擴展到蒙山全境。到了唐代,蒙山茶葉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在質和量上都超過了其他地區,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
蒙頂茶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蒙頂茶成為貢品,作為土特產獻給皇室。
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繼孚撰《元和縣誌》:鹽道縣蒙山在縣城南十裏,今貢茶為川中之冠。
公元816楊曄《大廚手跡筆記》:“蜀茶名孟定,元及以前紮帛不易。”
公元825年,李昭寫《唐史補》:建南之南有覆石花,或小方或散蕾,數為第壹。
蒙頂茶是文宗五年(公元840年)傳入日本的。
唐玄宗十年(856年),楊曄《大廚操持錄》中說:“蜀茶名為孟定。元和(唐憲宗年)以前,春茶壹斤不容易,但來過孟定的人陸續種茶,牟取暴利。幾十年下來,他們去了西安的草市,壹年收入幾千萬斤。“可見當時蒙頂茶的興盛和珍貴,成為‘蜀茶’的代表。蜀茶因孟定而聞名。
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和九年(公元1076年),茶馬司先後在名山和百丈設立“茶場”,以“壟斷”全縣茶葉。
元豐4年(公元1081),皇帝頒布詔書:“崖州名茶專為馬用”。
到了元朝(公元1107年),中國的惠宗皇帝重申了宗申的原始詔書:“用名山茶扇馬”,並使之成為永久的法律。
13年(公元1186年),蒙頂茶創始人吳理真被封為“甘露普惠妙計禪師”。
明清時期,茶業越來越繁榮,名茶在各地越來越受歡迎,茶學書籍和專著也越來越多。蒙頂茶在激烈的競爭中依然以質量取勝。
清代孟定“仙茶”演變為皇家祭祀祠堂,“皇家茶園”外產的茶葉開始分為正貢、副貢、伴貢。
德宗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由恒升、李等18名茶商集資5.2萬兩白銀成立名山茶業有限公司,抵禦印茶在西藏的侵銷。
1937年,名山縣成立茶葉貿易協會,會員172人。
1958年,名山縣組織800多人在蒙頂山種茶。以鞠婧安為田部,建立茶葉種植場。
1959“孟定幹露”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壹。
1963,“四川國營蒙山茶場”成立。1979年,國營蒙山茶場的李等人在蒙頂山中部海拔1400米的柴山樓子巖發現了四棵千年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