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寶殿內有十八尊羅漢銅像和二十四尊天象。大雄寶殿前有“新建護國報恩千佛寺題詞”和“新建護國報恩千佛寺畫像”。這兩座紀念碑都是在明朝萬歷九年豎立的。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名為年華寺。殿外叫“交安慈航”,殿內叫“普明寶鏡”,雍正帝寫禦書。大雄寶殿臺前矗立著清雍正十二年的年華寺碑。年華寺面積6000多平方米。寺廟坐北朝南,分為中路和東西路。中路依次是影壁、山門、八字墻,石券門上的書是“建年華寺”,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銀河殿。再往後就是藏經樓了。東路六館,西路四館。西路祠堂為“凹”字形建築,前有四角方形亭子,名蘇信閣。寺內銅像壹部分移至白塔寺,壹部分移至法源寺。1926年,內陸堂成立了年華寺小學。
“佛花開,葉佳笑”是壹個著名的佛教典故。在靈山會上,大梵天以金鳳花供奉佛陀,並請釋迦牟尼的佛祖解釋。可是佛祖壹句話也沒說,只是捧著鳳梨花滿大眾。所有與會的人和神都不能理解佛陀的意思,只有佛陀的大弟子,尊者摩訶迦耶,奇妙地理解了,並且微笑了。於是佛陀把衣缽交給了葉佳。
在靈山會議上,葉佳和佛陀是靈魂伴侶,他們只是交換鮮花和微笑,沒有任何其他表情,但壹切都是沈默的。佛陀碰了碰花,葉佳笑了。佛陀傳達了什麽,葉佳理解了什麽?真相恐怕是我們普通人難以理解的。但是,他們之間的微妙聯系真的很迷人:妳不用說壹句話就能被理解,妳也能理解別人。需要多少代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年華寺原不叫年華寺,明萬歷九年建立時名為千佛寺。千佛寺後面的下層是佛教誦經堂,上層是千佛閣,裏面有明代鑄造的古銅佛“毗盧佛蓮寶千佛”。佛座上的千朵蓮花周圍環繞著數千尊佛,大小相同,高約4寸,故名“千佛寺”。大雄寶殿內有十八尊青銅羅漢和二十四尊天象。大雄寶殿前有“新建護國報恩千佛寺題詞”和“新建護國報恩千佛寺畫像”。這兩座紀念碑都是在明朝萬歷九年豎立的。
直到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千佛寺,才改名為年華寺。雍正帝親筆題寫匾額,堂外寫“情在彼岸,慈航”,堂內寫“普明保靖”,並賜禦制“年華寺碑”壹塊立於大雄寶殿前。
據記載,年華寺占地6000多平方米。寺廟坐北朝南,分為中路和東西路。中路依次是影壁、山門、八字墻,石券門上的書是“建年華寺”,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銀河殿。再往後就是藏經樓了。東路六館,西路四館。西路祠堂為“凹”字形建築,前有四角方形亭子,名蘇信閣。
然而,年華寺最終還是沒能守住洗刷修行歲月折磨的時間。1953年,壹家印刷廠落戶年華寺。如今的年華寺看起來和普通的房子沒什麽區別,幾個大殿也被用作了工廠。只有壹面影壁和壹個破舊的飛檐還能看出當年的模樣。
因為壹些媒體報道,這裏的印刷廠很可能要被迫搬遷。所以門口的保安很警覺,壹直跟著我們,拒絕到處拍照。但他也反復解釋“妳要理解,我也沒辦法。”
佛陀撫摸著花朵,葉佳微笑著,世界變了溫度,潮起潮落,壹切都變了。也許變化的神秘確實超出了我們俗人的期望或評價。
年華寺地址:西城區大石橋胡同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