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收的古詩詞如下:
壹、布谷催耕早,嘉禾熟麥秋。入冬仍秀實,壹歲兩豐收。——暴煥章《詠農人之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農田的景象,前兩句“布谷催耕早,嘉禾熟麥秋”表達了春天的播種和秋天的收獲,布谷鳥的叫聲提醒農民們春天來了,是播種的季節,而秋天則是收獲的季節,大片的麥田成熟了。
後兩句“入冬仍秀實,壹歲兩豐收”描繪了冬季的豐收景象,雖然已經進入冬天,但是麥田裏仍然是壹片金黃,看上去非常美麗。這壹年的收成很好,壹年兩次豐收,農民們非常高興。
這首詩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繪了農田的景象和農民的辛勤勞動以及豐收帶來的喜悅,表達了詩人對農民辛勤勞動的贊美之情。
二、春種田苗夏耔耘,秋收大有民同欣。身著布衫勝羅繡,壹日三餐伴細君。——屈大均《秋收後作?》
賞析:
首句“春種田苗夏耔耘”,以“春種”和“夏耔耘”這兩個簡潔明了的詞語,形象地描繪了農民從春天播種到夏天耕耘的辛勤勞動過程。其中,“籽”字,即種子,和“耘”字,即耕耘,又分別是“春種”和“夏耔耘”的細節描繪。
次句“秋收大有民同欣”,則以“秋收”和“民同欣”兩個詞語,進壹步描繪了農民在秋天收獲的喜悅和***享豐收成果的情景。“大有”即豐收,與“民同欣”壹起,表達了豐收帶來的不僅是物質富足,更是農民們心中的喜悅和滿足。
第三句“身著布衫勝羅繡”,以“布衫”和“羅繡”對比,形象地描繪了農民的簡樸生活和高尚品質。“布衫”代表的是簡樸的生活方式,“羅繡”則代表了奢華的生活方式。盡管農民的生活簡樸,但他們卻以高尚的品質和滿足的心態生活著。
最後壹句“壹日三餐伴細君”,則以“壹日三餐”和“細君”對比,形象地描繪了農民的平凡生活和他們對家庭的深深眷戀。“壹日三餐”代表的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細君”則代表了深深的愛和眷戀。
三、小策盤旋草舍東,東西拾穗走兒童。村家閑有秋收處,愁語酣歌自不同。——徐鹿卿《酬朱直?》
賞析:
在描寫溪村傍晚的景色時,詩人通過生動的描繪,展現了壹幅美麗的鄉村畫面。詩歌中的“小策盤旋草舍東”形象地表現了策杖在握的詩人漫步溪畔草舍旁的情景。“東西拾穗走兒童”則展現了溪畔兒童們正在拾取遺落的麥穗,歡快奔跑的畫面。
後兩句“村家閑有秋收處,愁語酣歌自不同”則描繪了溪畔人家秋收的景象,同時詩人也表達了他們不同的情感。雖然秋收時節已經到了,但是他們並沒有表現出喜悅和慶祝,而是沈浸在愁緒之中。這些“愁語”和“酣歌”體現了他們內心的矛盾和復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