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脫脫《宋史.劉恕傳》白話釋義:
劉恕做學問,從歷數、地理、官職、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來仔細分析認真求證。劉恕為了得到書來讀,即使跑幾百裏路也不怕遠,親自接近書,壹邊讀壹邊摘抄,幾乎廢寢忘食。
壹次,和司馬光壹起遊萬安山,路旁有石碑,讀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壹位將軍,人們不熟悉他的名字,劉恕能夠說出他的生平事跡,回去後查驗過去的史書,確實如劉恕所說。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時,家裏有很多藏書。劉恕繞道去他家裏借閱。
宋次道每天為他準備美食顯示主人的禮節,劉恕說:“這不是我來妳家的目的,還會耽誤我的事情。”於是把這些禮節都去除了。劉恕獨自壹人關在書房裏,白天黑夜誦讀和抄寫書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書然後離開了。
劉恕家裏壹向貧困,無法得到美食,但他壹點也不隨意向別人家索取錢財。從洛南回來,當時正是冬天,家裏沒有防寒的物品。司馬光把衣服鞋襪以及舊的被褥送給他,他沒有得到推辭的機會,勉強接受而告別,等到走到潁州,把物品包裹起來都還給了司馬光。
原文:
劉恕,字道原,筠州人。劉恕為學,自歷數、地裏、官職、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牘,皆取以審證。求書不遠數百裏,身就之讀且抄,殆忘寢食。
偕司馬光遊萬安山,道旁有碑,讀之,乃五代列將,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終,歸驗舊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書,恕枉道借覽。次道日具饌為主人禮,恕曰:“此非吾所為來也,殊廢吾事。”悉去之。獨閉閣,晝夜口誦手抄,留旬日,盡其書而去。
家素貧,無以給旨甘,壹毫不妄取於人。自洛南歸,時方冬,無寒具。司馬光遺以衣襪及故茵褥,辭不獲,強受而別,行及潁,悉封還之。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脫脫(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裏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
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禦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農歷十月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
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農歷閏七月,復出為中書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農歷四月,脫脫被任命為中書右丞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
被贊譽為“賢相”。至正十壹年(1351年)修黃河民工起義,鎮壓抗元紅巾軍。他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雲南,後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惠宗詔令自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
《宋史》的特點是史料豐富,敘事詳盡。兩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編寫的史書,便於刊布流傳。
科舉制的發展,形成龐大的文官群,他們的俸祿優厚,有很好的條件著述。加之統治者重視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學的發達。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擔;王安石變法改革官制後,主要由秘書省負責。
官修的當代史有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註,記載宰相、執政議事及與皇帝問對的時政記,根據起居註、時政記等按月日編的日歷,詳細記載典章制度的會要,還有編年體的“實錄”和紀傳體的“國史”。
元末修撰的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舊有宋朝國史編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國史的原貌。
宋史對於宋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動在這壹歷史時期的許多人物都做了較為詳盡的記載,是研究兩宋三百多年歷史的基本史料。
例如,從《宋史·食貨誌》中,不僅可以看到兩宋社會經濟發展的概況和我國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系的加強,還可以看到宋代高度發展的精神與物質文明。天文誌、律歷誌、五行誌等,保存了許多天文氣象資料、科學數據以及關於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豐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