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新聞作品創作內涵怎麽寫

新聞作品創作內涵怎麽寫

新聞作品創作內涵的寫法如下:

壹篇優秀的新聞作品離不開必要的細節上的描寫,無論是消息還是通訊,缺乏細節就像壹件藝術品缺少了靈魂、品味、深度壹樣,看著好看,但卻不能吸引讀者,不能抓住讀者的心。新聞稿件的細節描寫就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通過選取人物表情、語言、動作或場景等特征,用文字的表述,給讀者帶來視覺化感受。恰到好處的細節描寫,可以極大地提升新聞稿件的品質,用最短的時間抓住讀者的眼球。然而,做到這壹點並不簡單,因為新聞事件本身是復雜的,“透露”的信息也是非常多的,如果想把讀者“帶到現場”,記者既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又要具備壹定的思考能力,還要具備優秀的駕馭力。

提前做好功課

好新聞都是記者用腳跑出來的。當壹個新聞事件發生,或得到壹個新聞線索,記者必須趕到第壹現場,即使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親臨現場,也要第壹時間聯系到相關人員,拿到第壹手資料。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無論是什麽采訪,記者都必須仔細準備,在到達新聞現場之前,盡可能收集新聞事件的背景、采訪對象的資料。這些資料對采訪很有幫助,壹名準備充分的記者,在現場總能遊刃有余,面對采訪對象也能找到“***同語言”,有時還能得到獨特的細節。

例如,筆者的壹篇文章《李冬梅:“我和貧困村有個約定”》中寫到,“這次咱們的課得做些調整了……”“上次在學田鄉做的培訓大家反響不錯,這次應該多講壹些。”在路上,李冬梅不時地對培訓人員安排著培訓內容的調整。走過顛簸路段,拐進學田鄉後,李冬梅笑著告訴筆者,這路況不算差,碰到下雨天,那才是真的糟心。

記者在采訪前提前做好功課,了解了自治區人大代表、烏蘭浩特市興安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冬梅為貧困村做的壹系列工作。壹句“這路況不算差,碰到下雨天,那才是真的糟心”,將李冬梅平時工作所處的環境描寫了出來,也將讀者帶到了那個顛簸的路段。

仔細觀察細節

觀察是記者的基本功之壹,無論是在新聞現場,還是對話當事人,記者應仔細觀察每壹個細節,比如環境的變化,周圍人群的反應,采訪對象的表情、肢體語言,這些細節最終將組合成壹幅幅“畫面”。記者觀察不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耳朵聽,這些素材將極大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和真實感,而且還能拓展記者的思路。

例如,筆者的壹篇新聞稿件《有個性的脫貧戶》,李貴有曾是因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而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老人,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精準幫扶下,老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有個性的脫貧戶》壹文中寫到:走進李貴有的家,白色的壁紙上點綴著綠色的小花,屋內的家電不貴卻都擦拭得非常幹凈,竈臺旁的小櫃子裏整齊地擺放著碗筷,墻上顯眼的位置上擺放著“自主發展模範戶”的大獎牌。屋內的壹切讓人不敢想象曾經的李貴有是壹名貧困戶……

壹個沒有女人的家庭收拾得如此幹凈,讓讀者仿佛看到了脫貧戶李貴有的變化,不僅僅是生活條件上的改善,更多的是他對生活重拾信心以及發自內心的變化。

善於提出問題

為了提高采訪效率,很多記者都會在事前準備采訪提綱,列出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如果所提的問題能問到點子上,就有可能收獲壹些有特點的細節。碰到不會配合的受訪者,采用聊天的手段,也能讓采訪對象更放松,容易透露出更多有用的細節。

例如,筆者的壹篇文章《陳留柱:堅守在“疫”線的急診人》壹文中寫到:在采訪接近尾聲的時候,陳留柱的電話響了起來,接聽電話後,年近花甲的陳留柱匆匆說了句“有位患者需要我馬上過去壹趟。”便小跑奔向了他的“戰場”。

壹位年近花甲、不善言語的醫務工作者,對於他來說,疫情和平時壹樣,都只是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守好急診這個大門而已。小跑奔向了他的“戰場”,將陳留柱這位急診科主任的形象描繪了出來,更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留白。

生動的細節描寫能展示人物性格,表現深刻的社會主題,更是觸動讀者心靈的壹個關鍵點。新聞記者在新聞寫作時多攝取哪些有意義的細節著手描摹,努力追求“於細微處見精神”,才能夠使新聞作品更具可讀性。

  • 上一篇:文案|“值得摘抄在筆記本上的神仙文案”
  • 下一篇:銀行裏新舊人民幣的比例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