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由於當地銀幣外流受到限制,英國政府在印度孟買和加爾各答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幣,用於英國在亞洲的貿易。所以嚴格來說還是屬於英國銀幣,標準稱謂是“英國貿易銀元”。
19年底,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腐敗無能,無力抵禦外來侵略,先後與外國列強簽訂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外國列強為了爭奪在中國的利益,從幾十個國家湧入中國,通過不公平的貿易,為中國換取了大量的白銀。
“詹人”銀元是清末民初由英國鑄造並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外幣之壹。“詹人”銀元進入中國後,開始在兩廣流通。因其制作精美,含銀量高,深受商人喜愛。英國政府看到“站人”銀元在中國有利可圖,就大量鑄造,大量進口。不久,“站人”銀元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特別是在北京和天津。當時在中國流通的外幣中,“強人”銀元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使中國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英國,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經貿利益。“強人”銀元作為壹種歷史載體,記錄了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遭受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的屈辱歷史。研究在中國流通的外幣,對於我們了解外國列強利用銀元貿易掠奪中國財富的罪行,增強愛國主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具有重要意義。?1866年,英國鑄造發行了壹套香港銀幣,驅逐鷹洋。壹美元正面有維多利亞女王雕像,英文“VICTORIAQUEEN”,壽字紋中央背面有英文“Hong Kong DOLLAR ONE DOLLAR Hong Kong”,日期為次年。由於香港銀元的成色比鷹洋低,需要打折使用,所以很難大範圍推廣。1868年,香港造幣廠倒閉,設備在日本轉賣。香港銀幣只鑄造了200萬元。貨幣成了“芬芳的海洋”。銀元正面中央是壹位手持戟盾的英國女神(所以我國俗稱“立於海洋”或“立人”),女神周圍上端有英文貨幣“ONE DOLLAR”(壹元),並有日期;背面正中為壽字紋,上下為中文“壹圈”,左右為馬來語“壹圈”。重量26.9568克,顏色90.0%。發行後,這種貨幣在亞洲國家廣泛流通,尤其是在東亞和東南亞。進入中國後,首先在兩廣壹帶流傳。1900後開始在北方使用,尤其是北京和天津,從南到北占據了大半個中國。當時香港還沒有發行壹元銀幣,該幣也壹度具備在香港合法流通的資格,所以廣東壹些地區也習慣稱之為“香港壹元”或“香港之光”。?英國人民交易銀元,銀元是中、英、馬三種文字的結合體,在世界鑄幣史上並不多見。因此深受錢幣收藏者的喜愛。65438年至0895年,英國政府利用印度孟買和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壹種新的貿易銀元,俗稱“站人”。“站立的人”銀元曾在倫敦、印度、孟買、加爾各答等地鑄造,而且是英、中、馬來語的結合體,這在世界造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尤其是把中國古代的印章文字記錄在外幣上,更是壹種諷刺。它不僅反映了壹段被歪曲的歷史,也反映了英國及其英國殖民國家在壹個特殊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書法的發展變化。所以“站著的人”遠遠超過壹個國家,壹枚銀幣的文化價值)。“站人”銀元圖案精美,內涵深刻。正面,有壹個武士,站在岸邊,俯視人間。左手拿著斜盾,右手拿著三叉戟,意味著可以攻守兼備,所向披靡。珠圈左右兩邊分英文壹元(壹圈),下面記錄年號。背面正中有中國印“壽”字,上下為中文行“義元”,左右為馬來語“義元”。“站立的人”銀元含銀90%,直徑39毫米,重26.95克。最初流傳於兩廣壹帶,1900後開始在北方使用,多流行於北京和天津。三年、九年、十年的詹陽銀元價格略高於袁大頭。普通產品價格在600元左右,美系產品在65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