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動畫看得少,這裏只說漫畫。關於這方面研究最深的,無疑是日本著名漫畫批評家竹內長武,其論文《漫畫的歧視·禁止發行·統制等‘事件’史》基本攘括了日本戰前至九十年代所有漫畫爭議事件,剛才google了壹圈貌似沒有中文版,有興趣深入研究的可以去買他出的《戰後漫畫50年史》,其中收錄了論文絕大多數內容,懶得買書的就看看我的總結吧,不過我總結能力比較差,這篇帖子照樣非常長。
1.戰前,戰時漫畫管制
戰爭年代對於思想高度控制,文化類出版物自然會被官方加以嚴格審查管制,1938年二月,日本實施《紙板劇檢閱制度》,半年後內務省下達了《關於改善兒童讀物的指示綱要》,期間33本以漫畫為中心的圖書遭到禁售處分,查禁了大量反戰,政治諷刺等類型的漫畫。其中最著名的是田河水泡的《黑野狗》
《黑野狗》在今天被看成是田園牧歌式漫畫的優良遺產,卻在政治漩渦中成為了犧牲品。之後在60年代,田河水泡試圖重新復刊《黑野狗》時,又因為其時代背景,被左翼人士批為軍國主義的復辟而再次停載。遭受左右兩次政治沖擊的優秀作品,日本漫畫史上,僅有這麽壹部,而不是那些爭議性極強的反戰,種族歧視,鼓吹戰爭作,真是讓人感慨。如果不是恰好趕上了2個最糟的時代,相信這部經典作品會贏得世人更高的贊譽,以及漫畫史上更崇高的地位
2.戰敗初期,赤本漫畫爭議
戰後美國文化對日本產生重大影響,漫畫自然也受其影響,當時官方對於出版管理已經放松不少,但正規出版社刊載的漫畫依然有社會媒體方面的壓力,這個時候便催生出“赤本漫畫”的流行。所謂的赤本就是印刷在劣質紙張上的單行本漫畫,也就是非法出版的地攤漫畫,因為赤本是地下流通的不正規商品,其內容當然不受任何限制。
現在的漫畫,壹般是先在雜誌上連載,積累到壹定頁數便出單行本販賣,但當時可不是這個樣子,漫畫雜誌和赤本是完全分立,死對頭般的存在。當時漫畫雜誌從紙張到內容的質量上,都要強於赤本,但赤本漫畫成本低廉,且題材種類豐富,受歡迎程度也比雜誌漫畫要高。手冢治蟲的處女作《新寶島》就是以赤本的形式出版的,據說當時賣出去40萬本,這在戰後物資匱乏,生活貧困的日本可以說是壹個天文數字。對於之後日本漫畫的飛速發展,赤本漫畫的貢獻不容忽視
但是正因為赤本是由不正規的地下出版社發行的,他們當然不會顧忌漫畫內容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並且為了賺錢不擇手段。比如說,因為照相制版成本高昂,很多赤本漫畫采用“手寫版”方式,使用工匠把原稿抄在印刷板上,往往畫面慘不忍睹。編輯也不負責,改編自然是家常便飯,還有過分的把不同作品印剩下的部分合起來拼湊成壹冊來賣,想象壹下妳手裏有本漫畫書,前半部是《海賊王》,看到壹半馬上打頂上戰爭了,突然變成《搞笑漫畫日和》是什麽感受。至於漫畫內容方面,幾乎壹律是刺激兒童感官的暴力,犯罪,色情題材,媒體當然不會放過這樣有爭議性的報道,壹時赤本漫畫在家長媒體中人人喊打。
再後來,由於不同赤本漫畫出版社間互相抄襲盜版,漫畫作者們紛紛於赤本出版社決裂,加上漫畫雜誌的改革,赤本漫畫終於在50年代中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3.驅逐壞書運動
50年代,戰後嬰兒潮那批人陸續步入他們的童年,這是人類歷史上兒童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壹個時期,兒童教育成為了全世界高度重視的問題,英國討論了對恐怖漫畫進行統制的法案,美國的紐約州也制定了相關規範制度,中國有有相關方面的運動。在日本,影響力最大的就是驅逐壞書運動了。
先了解壹下此時日本國內背景,這段時期兒童雜誌中漫畫所占比例逐漸增多,媒體大肆報道戰後混亂有關的青少年犯罪的狀況,政治體制的保守化和管理的法制化,倫理性風俗的急劇變化,如此多的社會劇變,,所有因素都集中到了驅逐壞書運動中。
這壹時期連載的著名漫畫有山川惣治的《少年肯尼亞》,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緞帶騎士》,福井英壹的《伊賀谷栗助》相繼成為批判的對象。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少年肯尼亞》批判事件
與赤本漫畫相對應的是連環畫熱潮,當時手冢式漫畫尚未成熟,傳統的連環畫式敘事方法依然是漫畫創作的主流,其中最優秀的連環畫是山川惣治的冒險故事連環畫《少年肯尼亞》。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