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為什麽明代的珠算公式流傳至今?

為什麽明代的珠算公式流傳至今?

算盤自西周以來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而算盤則被譽為“世界古代計算機”。2013,13年2月5日,珠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末徽州商人程大偉編著的《直指算術統壹論》是我國古代數學發展的重要著作。在當時,它對珠算在中國民間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並廣為流傳。明末,他的書遍布東南亞、歐美。

做生意時,改進珠算公式,寫“算法統壹”

程大偉(1533 ~ 1606)明朝商人,算盤發明者。字如思,號,漢族,安徽休寧縣嶺口(今黃山市屯溪)人,出身於壹個商人家庭。十幾歲時,他博覽群書,對書法和數學很感興趣。他壹生沒有當過官。從20歲開始,他就壹直在長江中下遊做生意。因為商業計算的需要,他壹直關註數學,拜訪名師,收集大量數學書籍,刻苦學習,有時還能獲得經驗。在業務往來中,因為傳統的籌碼計數法的不便,我決定編寫壹本簡明實用的數學書,最終在60歲時完成。

當程大偉四十歲的時候,他厭倦了在國外旅行,所以他放棄了他的生意,回到了家鄉。二十年後,他寫了十七卷《算法統壹》(1592)。隨後的六年間,該書被簡化簡化,寫成四卷,成為後世民間計算最基本的讀本。《算術通宗》闡述了傳統的珠算規則,確立了珠算的用法,完善了珠算公式,收集了古代流傳的595道數學問題,記錄了解答。是16-17世紀中國在數學領域的代表作。

《算法統壹集》全稱包括當時可以收集到的各種實際數學問題和數學方法。按照《算術九章》的順序,分為九章,分別講述了整數、分數的加減、除、乘、乘、開方等基礎知識。這是第壹次描述珠算方法。在列舉各種計算方法的同時,也指出了最方便的計算方法。這本書的精髓是對珠算的全面介紹,以及珠算的各種方法和公式。比如珠算師現在還在用的《九歸之歌》,“二十壹加五,每二加十……”用圖形詳細說明。這本書以公式和詩歌的形式寫成,通俗易懂,容易記憶。

他發明了“測量步行者”,成為卷尺的雛形。

世界上第壹把卷尺是程大偉在1578左右發明的。當時稱之為“量行者”,所以程大偉被稱為“卷尺之父”。與現在的鋼卷尺和皮卷尺相比,“量行者”要大得多,但從它的原理、結構、用途和用法來看,人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卷尺的雛形。它由木外套、十字架、竹尺、鐵轉環、鉆腳和戒指組成。桿尺從外套的板眼處放入和取出,便於鉆腳準確插入野外測量點,便於攜帶。程大偉發明的卷尺不僅有實物,而且程大偉主編的《算法》第三卷中有完整的零件圖、裝配圖、設計說明和修改說明等文字資料,這在世界發明史上是相當罕見的。

據《明史》記載,萬歷六年(1578),內閣首輔張下令全國清田,並將“丈量土地”和“壹鞭法”作為其改革的重要措施。據《算術求統壹》了解,程大偉親自參與了這次大規模的土地清理工作。在此之前,“古人丈量田地更寬更長,完全靠繩尺劃量”,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誤差率高。因此,他創造了壹種新的測量工具,“測量行人”,他的想法來自墨鬥,那裏使用木工。

程大偉珠算博物館收藏了近千個計算器。

程大偉珠算博物館位於黃山市屯溪區渠口渠東側,占地540平方米。這座大廈的主樓朝南,有三個開間和兩個入口。建於明朝弘治年間(65438+6世紀初),是典型的徽州民居建築。主樓有兩居室和三居室,與主樓西側垂直的祭祖樓建築風格獨特。主建築與祭祖樓樓上回廊相連,故居融為壹體。祭祖樓之後,又建了後花園——元彬。程大偉特別祠堂。秦思堂)為康熙末年程大偉後人所建,高9.5米,梁架,硬山馬頭墻,前堂後樓,走馬回廊,磚、木、石雕,木結構,刷紅漆。現在它被設置為主展廳。

博物館由四部分組成:故居祠堂、信息館(親思堂)和元彬。全館* * *收藏文史文獻4000余件,形態各異、功能各異的計算器近千件(包括金、銀、銅、鐵、錫、石、骨、牙、泥、陶、玻璃、塑料、種子、海珠等數十種材料),充分展示了珠算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

  • 上一篇:新人經營網店需要做好這些事情。
  • 下一篇:《斷指》可能是史上最真誠的誓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