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覽群書,擅長詩、文、書、畫,尤以繪畫見長。壹開始,他研究了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等人。後來他集各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習慣寫生,筆法如行雲流水,融現實與浪漫於壹體。他作畫時很少設置底色,只用程心唐紙作畫,臨摹古人的畫時才用絲綢上色。後人稱他的畫“鞍馬超漢沃,佛像超吳道子,山水似李思訓,人物似漢魂,瀟灑處似王維”,為宋代第壹畫。
起初,李喜歡畫馬,主要是學習韓A的風格,略有增減。他非常認真地學習繪畫。每次經過馬廄,他都會仔細觀察馬匹,有時壹呆就是壹整天,幾乎和它們融為壹體。壹個老和尚看到這種情況,告訴他不要再這樣下去了,否則會失去馬的恩典。李突然醒悟過來,把興趣轉向了道教和佛教。他的畫往往標新立異,令世人驚嘆,卻又精彩絕倫。他曾經用壹根長絲帶畫過觀音,它的絲帶有壹半長。他畫了觀音躺在石頭上,這是壹個前所未有的形象。他還畫了觀音,很舒服。管斌說:“天下自在斷坐,自在於心,不相為謀。”
李擅長人物畫,尤其註重刻畫人物的外貌,使人壹眼就能知道畫的是廳堂、寺廟、亭臺的人物,還是山中、草叢中的人物。至於動作和姿態,他從舒展、俯仰等方面刻畫人物,讓觀者看到東西南北人的區別和地位,這不是壹般世俗畫家能做到的。他的人物畫既能表現不同階級的特點,又能畫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態,具有極高的線描功力。特別是他把曾經是粉筆本的素描確立為素描創作,為中國繪畫做出了巨大貢獻。
維摩教學圖以壹個佛教故事為主題,描繪了維摩向文殊菩薩宣講大乘佛法的場景。魏墨坐在炕上,臉色略顯病容,但精神矍鑠,雙手擺架子。壹看就知道他是這幅畫的主角。文殊菩薩坐在他對面的另壹個炕上,正在聽他講。維摩的右邊是散花女神,她正在給弟子們散花。也有很多情侶、天女、神仙在兩邊認真聽。整個畫面莊嚴肅穆,畫中有21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出李瑟娥·龔琳高超的繪畫技巧。
有許多李的畫。僅《宣和畫譜》記載的宮廷繪畫就有107幅,其中以《五馬》、《魏延牧業》、《維摩詰》最為著名。李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交往密切,受到王安石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