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月25日,在位於南非阿紮尼亞的普列米爾礦山上,壹個叫威爾士的經理人員偶爾看見地上半露出壹塊閃閃發光的東西—他壓抑住狂跳的心臟,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小心翼翼地把它挖了出來——在地下沈睡了億萬年這後,鉆石之王終於蘇醒了。
庫利南不是壹個完整的晶體,它只是壹個大晶體的壹部分大碎塊,即便於此,它依然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壹塊寶石金剛石。它純凈透明,帶有淡藍色調,是最佳品級的寶石金剛石;體積相當於壹個成年男子的拳頭,重量為3106克拉。它是如此而已的巨大而眩目,以至於當時沒有任何人能夠買得起,直到1907年,南非的德蘭土瓦地方當局用15萬英鎊收購了它並當作生日禮物獻給了英王愛德華三世。
英國王室把琢磨鉆石之王的榮耀賜予當時最權威的鉆石公司——荷蘭的約·阿斯查爾公司加工,1908年初,庫利南被送到阿姆斯特丹。擺在荷蘭工匠面前是壹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把巨大的原石分割碾若幹小塊——因為哪怕是壹絲壹毫的疏忽,這塊價值連城的寶石轉瞬間會變成壹堆沒有價值的碎片。榮耀和挑戰同時交到了荷蘭最著名的工匠阿斯查爾手中,他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來研究庫利南,按1:1的比例制造了玻璃模型並設計了專門的工具。他先用這些工具對玻璃模型試驗,結果模型按照預想的要求被劈開。
決定庫利南命運的日子到來了。1908年2月10日,阿斯查爾和助手來到工作室,庫利南被壹個大鉗子緊緊夾住,壹根特制的鋼楔放在它上面預先磨出的槽中,阿斯查爾用壹根沈重的棍子敲擊鋼楔——“啪”的壹聲,庫利南紋絲不動,鋼楔卻斷了。工作室裏的氣氛緊張的讓人喘不過氣來。兩個荷蘭頂尖的工匠幾乎要崩潰了——他們流著冷汗,放上了第二根鋼楔,再使勁地敲擊壹下,這壹次,庫利南完全按照預定計劃裂為兩半,阿斯查爾則昏倒在地板上。
8個月後,庫利南在荷蘭工匠們的用心琢磨下終成正果,它被完美地切割成9顆大鉆石和96顆小鉆,最大的壹顆被鑲於英國國王珠權杖上,名為“非洲之星I”,也就是“庫利南1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鉆石,水滴形,74個面,530.2克拉;第二顆大鉆石為方形,64個面,317.4克拉,被命名為“非洲這星II”,鑲在英國國王的王冠正下方。
在庫利南被發現14年後,人們在普列米爾礦山又找到壹顆重達1500克拉寶石金剛石,它也是壹個大晶體的碎塊,並且顏色和庫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它與庫利南是同壹個大晶體碎裂而成的,它的重量為世界第三,故這塊金剛石沒有給它取專門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