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先生的相聲名篇《訴》應該是編的壹首四行詩:“將軍生而有勇,腰間掛秋劍。我是唐朝的大將軍,不知道漢朝發生了什麽。”這時候,來人馬上說:“好的,明朝的字”。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已經開始疑惑,為什麽知道這是明朝的字。
首先,這種刀只流行於明代,也只是用來形容明代的短刀。至於“秋水”這個詞,只是個形容詞。比如我們說著名的關羽用的是“青龍偃月刀”,“龍”也是形容詞,沒有實際意義。刀的名字叫“月牙刀”。
《吳要》是宋代的壹部力作,被譽為“吳京”。這本書畫的是壹把短刀,刀的形狀與鵝的羽毛無關,人們也絕不會把宋代的短刀誤認為是延陵刀。元朝時,北方少數民族成為中國的統治者。元代時間很短,匕首既不統壹也不定型。明代流行延陵刀,從當時大型兵書《武備誌》中可以看出短刀的形制。清代流行的短刀與明代明顯不同。
《炎陵刀》有兩種解讀,壹種是正史,壹種是野史。正史是:明朝嘉靖戊戌年間,安南內亂,明世宗朱厚欽命兵部尚書毛伯溫南下安南平息亂局。毛伯溫出征時,明世宗曾有詩雲:“將軍天生豪邁,腰插秋水劍,風吹鑼鼓,山川旖旎,日月電閃旗高。天上有壹種獨角獸,雪中的螞蟻怎麽逃?我將帶壹封信平安回去,和將軍解開我的襯衫。”這首詩氣勢磅礴,被收入《千家詩》,廣為流傳。
野史是:當時從明朝的琉球王國(琉球王國原指歷史上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又稱南山)、中山、山北(又稱北山)三國,後指統壹的琉球王國(1429至1879)。琉球王國位於臺灣省和日本之間,曾經向中國明清王朝和日本薩摩、江戶幕府進貢。
從琉球進口的鐵礦石被明政府用於建造大量類似大雁羽毛的腰刀,因此被稱為“延陵刀”。明代延陵大刀有壹條血槽,清代延陵大刀有多條血槽,且血槽形狀復雜。
還有很多代代相傳的炎陵腰刀。比如沈陽故宮博物院有壹把太宗、皇太極的禦制延陵腰刀,全長94.5cm,刃寬4.5cm,脊厚0.7cm,反刃長約10cm,兩面四條血槽,直木繩繞柄,雙弧頭帶刃。
此外,國家博物館還有壹種炎陵腰刀,長70~80cm,寬3.5~4cm。“平造”刀身兩側有四道血槽,刀身上刻有“萬歷十年齊家”字樣,故博物館認定此腰刀為抗日名將戚繼光的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