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壹些被稱為“藥罐子”的老病人往往壽命很長,而平時看起來很健康的人,有時也會突然得重病。針對這壹現象,解放軍305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王鍇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趙誌福進行了如下分析。這些“藥罐子”最大的好處就是知道自己生病了,治療很快。同時,“藥罐子”還會根據醫囑和以往的患病經驗“對癥下藥”。如果自己吃藥不管用,他們會第壹時間去醫院治療,因為他們最清楚,如果不治療,接下來的病會發展得很嚴重,這是很多健康人做不到的。不怕生病的“藥罐子”是用來對付疾病的。面對疾病,他們壹開始並不害怕,在“氣勢”上占了上風。而健康的人,壹旦生病,往往會把自己的病聯想到不好的壹面,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礙。我們通常說的體弱多病的人,指的是身體虛弱的人,而健康的人只指身體強壯的人。但患病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壹定差。很多患病者積累了長期的生活經驗,知道自己身體有病,經不起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等不良情緒的刺激。,而且他們的心態也比較平衡,遇事能處變不驚。但是,在平時看起來比較健康的人群中,有壹部分人好勝心強,對失敗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這種人受到心理刺激,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久而久之,身體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沒病的時候相對正常。壹旦患病,往往是大病。居安思危,因為疾病經常幹擾它。“藥罐子”更關註自身健康和生活的壹些細節,比如什麽食物對自身健康有好處,什麽東西對身體不好,每天需要吃什麽藥,需要準備什麽藥。廖大爺是小區裏有名的“藥罐子”,患有哮喘、心血管疾病,還經常偏頭痛。因為廖大爺深知病痛,所以對自己的身體倍加珍惜和保護:別人在打牌的時候,廖大爺在打拳;別人在喝酒,他在喝茶;我經常帶著我的救心丸和硝化甘油。廖大爺住在體院家屬區。幾年過去了,樓下幾個曾經硬朗的老人現在都“走”得差不多了,廖大爺卻還在夕陽下打著他的太極拳。“沒想到我這個老藥罐子活得最好……”內分泌適應美國洛杉磯的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人體內有壹種內分泌激素,可以調節人體內環境,保持身體內外平衡。壹個體弱多病的人,經常被疾病騷擾,迫使這種內分泌激素不斷產生調節作用,始終處於“備戰”狀態,從而避免了重大的身體疾病。而強壯的人,體內的壹些內分泌激素始終處於“靠邊站”的位置,沒有發育生長的必要,所以它的功能很弱。當疾病突然發作時,這種內分泌激素來不及調節,無法抵抗,所以壹旦發病,可能是大病,也可能是大病。
上一篇:曹安祥的作品簡介下一篇:未來電子書會完全取代紙質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