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是許多人喜愛的運動。他們愛的是它的速度和追求極限的精神。但對於很多只執著於速度的新手來說,或許現實中的賽車太過復雜,需要更直接、更具娛樂性的表達方式來吸引他們。賽車電影是個不錯的選擇。
說起賽車電影,我從小就愛看。我會盡我所能收集與賽車有關的電影,甚至只是汽車。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賽車電影都是刺激真實的,有些電影會被認為是“笑料”!在我的印象中,這種類型包括成龍的《雷雨》。影片中快速反光鏡的賽車畫面看似增加了速度感,實際上卻破壞了真實的氛圍。所有賽車的動態都違背了物理特性。記得香港某雜誌甚至把影片最後壹輛賽車稱為“鬧劇”。由史泰龍執導並主演的《速度》的飆車場景更是假的,仿佛職業高手只是街頭的新手,但芝加哥街頭的追逐卻十分刺激。
制作精良的賽車電影包括很久以前湯姆·科魯斯(Tom corus)的壹部關於納斯卡的電影。雖然賽車情節難免誇張,但對職業車手心理的刻畫卻相當真實深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新上映的《頭文字D》怎麽樣?比我預想的要好,不會像原著漫畫那樣對“漂移”過於神化。導演或者編劇還是加入了壹些真實的賽車想法,比如“馬力大不壹定贏”“玩漂移主要看風格”等等。那些比賽場景也很棒。無論它們在幹燥平坦的地面上漂移的快慢,賽車在彎道內漂移和在彎道外漂移確實“很有型”,但就速度而言,我最喜歡的出租車的賽車場景更令人耳目壹新,在巴黎和馬賽街頭以真實速度拍攝的場景非常過癮。或許是因為盧貝森風格的配樂與騰飛的406非常契合,又或者是整部電影融入了很多恰到好處的法式幽默片段。總之,這壹系列電影確實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來自速度的激情。
說到底,電影就是娛樂,電影需要票房支撐,所以電影加賽車當然需要娛樂,這樣才能吸引那些不是粉絲的人。但是,如果太脫離現實,就只能把賽車電影變成科幻電影了。既然加入了賽車元素,就要忠於真相。如果人們觀看它,這將是壹件壞事。原來拍賽車電影也要追求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