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都喜歡收藏和觀賞各種各種的石頭,尤其是奇石、靈石,更因為稀缺而顯得彌足珍貴。有壹種石頭是火山巖漿和芳香植物的結合體,見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千百年來皇室貴族卻將其視若珍寶,秘而不宣將其收藏。古代文獻對它的記載也寥寥無幾,這種石頭就是?金香玉?。它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歷經千年不衰。但這種石頭具體是怎麽形成的,又怎麽會發出香氣,而且持續如此之久?它為何成為人們的護身之寶,壹起來看千年傳奇?金香玉?。
早在我國神話?誇父追日?中,?金香玉?就助了誇父?壹臂之力?。傳說誇父追逐太陽,累壞了,妻子化作壹塊美玉,系在誇父腳前。美玉散發著香氣,令誇父精力充沛,從此忘我追日,不知疲倦。
而在我國歷史上,也有秦國壹個公主曾佩戴金香玉的說法。考古人員在漢墓中發現壹塊金香玉,歷經千年而芳香猶存,證明這種石頭的芳香可以持續千年甚至更久。也正因為金香玉有這種特性,自古以來,皇家貴族視其如珍寶,收藏秘而不宣,民間有?有眼不識金香玉?之說,可見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非常少,並不識得這種寶玉。
在我國歷史上對?金香玉?的記載非常稀少,清朝有地方官員開始將金香玉進貢皇室。清代諸城人劉大同在《古玉辨》壹書中有所記載:?古玉出土,含有香氣者,世不恒見。余昔存壹玉,白色方形,長二寸六分,方五分,雲雷花紋極精深。.......按此種玉入土時,必臨於奇南或松香、樟腦、植香等物所結而成,有謂受地中硫磺所沁,亦未可知。但非用手把玩,至玉不涼時,其香氣不出也。?
可見,古人已經認識到這種石頭,是因為密切接觸芳香植物而散發香氣,其實只是接觸還無法做到歷經千年而芳香猶存,而應該是親密接觸,乃至?石草合壹?才產生了金香玉。金香玉是地球滄海桑田的產物,億萬年前火山爆發,產生的炙熱巖漿將周邊芳香植物吞噬,植物所含的香料也被其吸納,經過冷卻沈積就形成了?金香玉?,可謂是大自然造化的產物。
同時古人記載金香玉是受溫度影響的,用手把玩增加其溫度香氣才足。溫度越高,香味越濃;溫度偏低,香味減弱,甚至不發出香味。除此之外,香味的濃淡與石頭內部所含的香料多少有關,存量越多,顏色越深,香味越濃;反之,香味就淡。 金香玉質地細潤,香味如同巧克力味或奶油味。這麽說來,古代人雖然沒有吃過巧克力,但卻早已聞得其味了。
古代人們對其缺乏認識,存量稀少,金香玉就顯得格外珍貴,以至於可遇不可求,遇見它也是壹種緣分,就算是當代,人們發現金香玉也是壹種奇遇。
1990年,陜西省漢中市南鄭縣碑壩鄉農民盧禮平,在山坡上抽完旱煙,隨手撿起壹塊石頭磕煙灰,磕完後隱隱聞到壹股淡淡的香味,久久不散。開始他以為是周圍花草樹木的香味,但環顧四周哪裏有什麽花草,他於是懷疑是旱煙的香味,但細細分辨並不是煙味。他猛然想起了那塊磕煙灰的石頭,拿起來聞了聞,果然香味就是從石頭裏發出的,盧禮平興奮不已,撿到散發著香味的石頭,這石頭八成是個寶啊!
也該是他的運氣好,在周圍他又找到了幾塊相似的石頭,他找到壹個愛好奇石的朋友張新端。張新端是陜西省奇石協會的常務理事,老張雖然也沒見過這石頭,但憑著多年的賞石經驗,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拜訪玉石專家,最後確定了這種石頭就是千古流傳的?金香玉?。也正應了人們常說的那句話:有錢難買金香玉,而得到他的人全不費工夫,這就是緣份啊!
無獨有偶, 2006年,金香玉又?突現河南?。2006年春節前夕,安陽采石工人張世紅、靳輝,在太行山和洹水發源地的交匯處,壹戶村民的洗手池旁,二人聞到壹股奇異清香。張世紅憑多年的采石經驗和數十年中醫藥文化知識,在壹堆亂石下面找到了壹塊重約五十來斤重、散發著香氣的山石,經地質大學專家鑒定,的確是金香玉。
說了這麽多,這金香玉長什麽樣呢?根據相關地質調查研究,金香玉屬蛇紋石化大理巖,顏色有黃綠、黃棕、棕褐、棕紅等色,摩氏硬度3.2壹3.5,質量上乘的金香玉質地純凈,色如紅糖,說明密度高,香味越濃。
有人將金香玉作為護身之寶,認為它是吉祥的象征,遇事能逢兇化吉,這當然只是人們的壹種美好願望,沒有這麽神奇。但?金香玉?有壹定藥用價值,其粉末可治黃水潰爛;粉末入皮膚,可使肌膚增香、滑爽細膩;因其沁人心脾的香味,可以使人精神得到滿足和放松,對健康自無償益。
金香玉源於天成,得歲月之沈積,是大自然的珍貴饋贈。我們在使用和觀賞它的同時,不應忘記保護環境,讓這種有靈氣的石頭繼續將它的傳奇續寫千年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