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見秋雨
文/李建印
家鄉的秋雨來了。
立秋三天過,歸鄉五日多,秋雨比原預報早壹日登門,帶來了更多涼爽與如意,22度的感覺太好了。又帶來了我對幾十年前的回憶,對近來觀察的思考。
鄉親們與城裏人壹樣,盼望秋雨。城裏人盼望秋雨,是因為炎夏進入秋,三伏仍進行,何況秋後還有個“母老虎”,酷熱的人們多麽盼望秋雨早下,溫度早降,人們的生活會更安逸壹些。為了防疫,溫度低壹些,戴口罩總會舒服壹點。鄉親們昐雨, 歷史 上我們這裏產糧以小麥為主,而麥在種,秋在管,只有秋雨來了,地裏有墑,白露後種小麥才能發好芽,也能紮住根,為明年的豐收打好基礎。而村鄰大多已成果農,秋雜作物面積很小,盼望秋雨是可以省去澆壹水的開銷,又能保證施下去的牛羊糞能發酵滲入櫻桃樹根系,促進慢慢吸收。當然,種秋季作物的人盼望有雨,但僅限於有利於莊稼成熟程度,決不能影響豐收。
長輩和晚輩壹樣,特別渴望秋雨。耄耋老人們,喜歡秋雨是身體與心理上的愉悅,使得他們可以消停的享受。老年人雨天出不了門,忙著在家中務弄些諸如合麻繩、紡線、農具維修。中年人忙於平時顧不上的事務應付,電器故障、水管滲漏、機具保養,請人調試,也有人冒雨收拾發酵的糞堆。青年人活躍的聚在壹起吹牛、上網、喝酒,個別的輔導小孩。而相當壹部分則躺在床上聽雨聲,靜靜的消解連日勞作之困倦。我小時候除過睡個懶覺之外,能躺下看會書,也算壹種享受。
我和大家壹樣,特別希望秋雨。既然有人講,冬來了,春還會遠嗎!我想沒有秋的層林盡染,何來冬的收藏孕育,更談不上春的萬物復蘇。秋雨,當年送我離鄉去奮鬥,今日伴我回家樂享受,明朝隨我遠行看世界。村委會的喇叭壹直在轉播中央廣電總臺的新聞,黨的鄉村振興戰略及其配套政策不正是及時好雨,滋潤民心。昨晚在巷道裏和鄉鄰閑扯,支部書記姬紅軍碰到告訴我,剛從鄉村振興局申請到項目資金,年底前可望實現巷道現有水泥道拓展,田間主要道路實現硬化。這不就是最好的秋雨嗎?自然雨,政策雨雨雨為人民,領導心,群眾心心心奔富裕。
天然的雨大和雨小在房子已很難判斷。過去除了窯洞就是瓦房,聽見窯洞頂上水道流水,雨大了,是急雨,但需半小時方能聽見。秋雨只能聽房屋檐口滴水下落,通常需20分鐘才能聽見滴滴答答的水聲。而現在剛下三五分鐘,馬上有流水聲,窯頂上已硬化,房屋大多加了彩鋼頂,見雨就有聲。不出房門,難得有正確結論。
政策的雨適宜與落實程度的判斷,也發生重大變化。過去是按大小隊有比較完善的統計制度與人員,現在的分戶經營落實有差異,效果有強弱,數據多而小。鄉鎮甚至縣壹級領導與政府,如何掌握真實情況,判斷政策效力,估計得在改進作風上下功夫,到得了田間地頭,走得進千家萬戶,知得了雨量效益,方能有第壹手資料,也才能夠讓黨的政策在千村萬戶見到實效。走出機關門,妳才能得出準確結論。
看著門前馬路對面櫻桃樹上不斷滑落的水珠,瞧瞧腳下已經起水的馬路,摸摸身旁小樹的枝杈,故鄉的初秋,那怕下雨天,也是這樣的宜人舒坦。
看看眼前的壹切,感謝政策好,天幫忙,人奮鬥。再也不會出現下雨天還得幹農活,還得拉架子車往縣城裏送磚的情況,也不會再有陳來哥當年自己身上披個爛麻袋,毛驢身上搭塊爛塑料紙,走村串鄉換油的場景了。
農民富了,鄉村樂了,秋雨落了,未來更美了!
2021年8月12日於故鄉澄城縣郭家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