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全詩:
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釋義: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壹層霜。
我禁不住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壹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沈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擡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詩中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擴展資料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壹首《秋夕旅懷》。在壹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擡望天空壹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壹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
詩的後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卷壹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