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修辭的運用,也正是類比的大量運用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有壹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通過文字真實地感受到故事中每個人物的特點,甚至他們的笑容和心理活動也因為類比的出現而變得如此觸手可及。
這才是真正的文學,對吧?除了故事性,它還有超強的控詞能力。我忍不住把看過的類比都摘抄下來收集起來,以便學會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下面,我舉幾個例子來感受壹下這些奇妙類比的應用:
老實人的惡意,就像米飯裏的沙礫,或者帶骨魚片裏不幹凈的刺,會給人壹種意想不到的痛苦。在這裏,老實人的惡意程度被比喻為米飯中的沙礫或無骨魚片中不幹凈的刺,給人壹種意想不到的、意想不到的傷害。
這張文憑似乎有亞當夏娃下半身葉的功能,可以遮羞遮醜;壹張小小的紙,可以掩蓋壹個人的空虛,無知,愚蠢。這裏把文憑的作用比作亞當夏娃下那片葉子的作用,凸顯了文憑對留學回來的人的重要性。
最難的壹句話還卡在心裏,像喉嚨裏黏黏的痰,讓我又癢又撓。在這裏,把最難的話留在心裏的感覺,比喻成喉嚨裏咳不出來的黏黏的痰。讀者看完之後,真的能感受到壹種說不出的癢和撓的感覺。
周家壹天也呆不下去了,只有回父母家擠幾天,像條挨打的狗夾著尾巴跑回家。
這兩天,人們氣得後腦勺像被棉花包著的鼓槌敲打著布鼓,隱隱有些沈重和痛苦,又想不出壹個滿意的方法來掩飾自己的羞愧,讓家人不能懷疑自己為什麽突然想回家過不舒服的生活。
每壹章都充斥著大量這樣的類比,甚至每壹段描寫都跟著類比。在被故事吸引的同時,也欣賞作者豐富的生活實踐和高超的文學造詣。類比真的不是那麽容易用得恰當的,可想而知作者要有多深的思考和感受才能做到。對待文學的態度可見壹斑,值得每壹個創作者學習。
通過閱讀《圍城》,我對文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中所有的類比幾乎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經驗,生活真的充滿了知識。
目前看《圍城》最大的驚喜就是修辭寶藏。看完《圍城》,整體語文水平會有質的提升。或許,多看幾遍會直接改變我的寫作思路和語文鑒賞水平,期待更多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