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Top100的作者好壹些,月收入 17000左右
.但對於80%的橙光作者,做遊戲完全是在用愛發電,甚至還要賠錢。
壹個橙光遊戲需要角色、背景的繪圖、精致壹點的還有配音,大多數的創作者,在橙光的收入還不夠買素材。因為定制立繪背景之類的開銷巨大,壹張好看的立繪,如果是定制,並且配上幾套首飾之類的,至少800起,像有些古風大觸,壹張人物圖上千上萬也很常見。
不僅如此,對於自己的作品,作者僅僅保留了署名權。版權全給橙光。也就是說,妳辛辛苦苦做出來的遊戲,不是妳的,別人可以亂塗亂改,把妳的主角臉上畫個王八,或者轉手按橙光的定價賣掉,妳可以收40%。
作者淪為槍手,掙得可能還沒槍手多。
不簽合同?不給妳資源,不給妳分流量,遊戲做出來也沒人玩。乙女題材的創作者有很多未成年,往往糊裏糊塗就把自己賣了。別人是賠錢做遊戲,她們是賠自己的錢,給別人做遊戲。
壓榨作者到這個份上,橙光窮瘋了?
橙光的用戶與其說是遊戲制作人,不如說是文字工作者。這個職業門檻低,又沒有資本做靠山,被壓榨是常態。
小說平臺近些年來如此喪心病狂,原因可能是看到了影視行業IP化這個大蛋糕,想把IP留在自己手裏。
多麽諷刺,越來越多文字工作者的IP被財大氣粗的影視行業看上,本以為多年為愛發電的作者們終於有了變現的路子,不料想被平臺竊取(明搶)了勞動成果。
五五斷更節
值得註意的是,閱文是屬於騰訊的,作為文化產業裏的平臺/渠道方,騰訊收割起來壹點都不含糊。
但作為遊戲產業裏創作者,騰訊卻向渠道方提出了37分成:作者3,平臺7。
不愧是傻白甜的鵝,妙啊。
橙光為何如此豪橫?
被騎臉都不撂挑子,作者們到底圖橙光什麽?
當然是圖橙光分配的流量。
橙光平臺的特性,就決定了它能掌握作者的生殺大權。
越是輕度、低齡的玩家,越依賴平臺推薦來選遊戲。乙女遊戲恰好休閑又低齡(不是貶義,我不相信三十多歲的女性還會玩文字戀愛遊戲)
平臺裏遊戲質量越參差不齊,玩家越依賴平臺推薦來選遊戲。而橙光遊戲制作的低門檻恰好導致遊戲質量沒有保證,玩家只認平臺推薦。
輕度用戶+魚龍混雜的遊戲質量,壹個遊戲能不能火,完全看橙光臉色。橙光欺淩起作者來,誰能擋得住。
其實,仔細想想,橙光無非就是做了兩件事情,壹是有壹個免費的文字遊戲制作工具(說引擎就太擡舉了),二是提供了壹個遊戲發布平臺。
這兩個服務,真的值得作者交出版權+60%的分成嗎?
那我們分別來對比下好了。
先說遊戲引擎。且不說要收費的RPG Maker,Unity、GMS這些有各自的免費版本的引擎,適用範圍更廣功能更齊全,也從來沒嚷嚷著要搶作者的版權呀?
再說遊戲發布平臺。大家比較熟悉的無非就是steam了。steam是七三分成,平臺三,作者七。即便是這樣,海外開發者們也開始越來越不滿於現行的分成比例: Epic Games推出應用商店,將遊戲開發者分成比例提升至88%,使得Steam失去了《地鐵:離去》《全境封鎖2》等知名產品。
美國開發者集體起訴蘋果30%的分成比例過高
所以,橙光的第二壟斷,才是讓壹個平臺臭不要臉的最大底氣。
其他的文字平臺也不是沒有,但橙光的流量最多,作者質量最好。
肯定有人會說,橙光都騎臉了,作者們為什麽不去其他平臺呢?
百度雲限速那麽惡心,妳怎麽不用其他網盤呢?
這裏就要說到著名的馬太效應了,強者恒強,尤其是在互聯網數據這塊。
百度雲的資源、貼吧的資訊、橙光的流量和素材庫都是用戶提供的。諷刺的是,這些資源積累到壹定程度,就成為了壟斷的工具,阻礙用戶享受由市場競爭帶來的更好的服務。再加上後起之秀往往都資金不足,拿什麽和橙光鬥……
對於作者而言,avg除了在橙光做還能在哪做呢?其他幾個平臺無人問津,玩家稀少。為了情懷,甘願做免費勞力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能接受辛辛苦苦做出來的作品沒人看呢?
又是熟悉的戲碼:平臺靠作者吸引來玩家,然後靠玩家數量捆綁住更多作者,靠著這種“良性循環”,最終膨脹成了吃人的怪物。
我們的心裏往往都相信會有這種宿命出現:某個更優秀的企業代替了橙光,然後某個更更優秀的企業又代替了前者……任何市場都會自動化進化,而進化的終極形態將如同天使般完美。
沒錯,我們生活水平壹直以來都在提高,但這並不意味著AVG市場壹定會越變越好。經歷過90年代文娛盛世的人都明白,至少影視行業和遊戲行業是可能退步的。而當行業退步、人才流失……遭殃的,遠遠不只是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