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些整天在網上跟人鑒定的所謂“專家”,又有幾個能用生動的客觀事實和詳實的文字來解釋那些有文化內涵的歷史文物的前世今生呢?。看他三言兩語的回答,表達的內容無非是壹些似是而非或者空洞的沒有科學依據的術語。除此之外,專註於這些既浪費精力又無聊的愚蠢問題,又怎麽能提高個人頭腦中對文化概念的正確認識呢?然而熱衷於此的人,充其量只能被稱為景區門前的八卦先生。與真正潛心研究的學者相比,他們的想法只是在本質上有很大不同。
收藏最初是壹門探索物體中隱藏的各種歷史信息的學科。因為花在考證上的時間和精力主要集中在書籍和訪問上,所以致力於此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知識、家庭出身和文史知識的少數群體。在評價具體物件時,他們嚴謹的歷史觀和正確的觀念,與古董商或拍賣商在價值觀上有很大的不同。隨著學術氛圍的提升和正確觀念的形成,最終會被懂得收藏的文化精英和民間人士所追隨,形成壹個以學習研究為主,交易交流為輔的高雅文明的行業群體。
因此,作為壹個學者,首先要確立思想和言論的自律原則,通過探究歷史遺留物品在歷史社會中所起的實際作用,包括其使用性質和生產價值的科學依據,逐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對於歷史上沒有澄清的具體問題和個人不準確的理論觀點,要對社會負責,對自己的聲譽負責,保持沈默。避免資產階級持有者在生活中只求“價值多少”、不問“文化幾何”的低級問題,從而凈化亂收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