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座博大而又雄渾的山嶽,這是壹座沈默而又昂揚的山嶽。它用海拔2158米高的華蓋,撐開了壹座屋脊,收藏起所有的昨天;它用2158米高的巨筆,在長天縞素的箋上,抒寫歷史。 它今天的名字叫做武夷山。 它壹千年、二千年前的名字呢? 它三千年、四千年前的名字呢? 讓我們打開那本充滿熠智而又荒誕的《山海經》吧,它的非凡和奇妙正可與武夷的山川風物相媲美。 《山海經》成書於東周至秦,取材於當時流行的神話和故事,文辭簡練,內容豐富,象是壹本狐媚的傳奇。它是壹本無所不包的怪書。“它是古代人民的知識積累”(茅盾·《神話研究》)。 《山海經·海內南經》載,“閩居海中,其西北有山。三天子鄣(都)山,在閩西海北”。這“三天子都山”是否指武夷山?在《山海經·海內東經》中又另有兩個“三天子都山”,壹在廬江旁,壹在浙江源頭。據著名考古學家鄧少琴先生考證,三天子都山,是三座“天子都山”的合稱,分別是現在的廬山、黃山和武夷山。他又考釋所謂天子都,實際上是三地的部落酋長自立、不受帝權制約時的自封,秦以後,“皆廢為郡長”,三天子都山降為三王之山,這也是大王峰得名的由來。 武夷山至今還有幾個令人費解的地名:裏天子地、外天子地、大王凹、大王山等等,是否與天子都山名字的變化有關? 成書更早的《山海經·海外南經》載“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東南有“南山,自此山來蟲為蛇,蛇號為魚”。晉人郭璞註釋:“以蟲為蛇,以蛇為魚”。《越絕書》稱,越王無疆被楚威王打敗後,子系爭立,“楚伐之,走南山”。民國時葉國慶教授就曾考釋南山當指閩北壹帶的山。大概就是以黃崗山為中心的高山峻嶺,它不就象壹道巨屏橫在天朝的南郭,欲取不能,鞭長莫及麽。 天子都山和南山,應該都是武夷山原始的名字,是先有南山之名,還是先有天子都山之名?還是二者並存只是習慣叫法不同?或是武夷族人自稱為天子都山,而域外人呼它為南山?
上一篇:夢見穿著五顏六色衣服的人的預兆下一篇:求壹款可以同時播放優酷、騰訊、愛奇藝等各大主流視頻網站的手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