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易經》和《黃帝內經》是什麽時候成書的?哪個更早?

《易經》和《黃帝內經》是什麽時候成書的?哪個更早?

據說《易經》最早是伏羲的言論總結、修訂、概括出來的。

《黃帝內經》最早成書於戰國或西漢。

易經更早。

易經中的八卦出現在“伏”時代,伏羲是龍頭,所以大家的成就都集中在伏羲身上;《易經》六十四卦是由周文王和周公父子編撰的,以周文王為代表。《易經》的十翼,或者說《易經》是由儒家完成的,而整個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所以整部《易經》是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完成的。

關於《黃帝內經》成書的日期,很多學者認為此書成書於戰國或西漢,是後人假借黃帝之名所作。它的意義只是追根溯源,崇拜這本書,以此說明中國的醫學文化發展得很早。它被編成壹本書後,被漢代和後世的壹些學者進行了修改和補充。

擴展數據

易經的核心是著名的“三變論”,即簡、變、難。

(1)簡單性: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復雜而深刻,壹旦達到人類的智慧,就可以轉化為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

(2)變化:是指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發展,沒有什麽是壹成不變的。如果離開這種變化,宇宙萬物都難以形成。

(3)不容易:是指在宇宙萬物變化的前提下,只有壹樣東西不變,即能把萬物轉化為萬物的東西不變;也就是說,萬物變化的規律是永恒的。

所謂“不易”就是基本平衡;“變”即發展變化,即不平衡;簡單意味著世界上所有最復雜的事情都可以用最簡單的符號來概括。發展、變化、不平衡是絕對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

《黃帝內經》分為蘇文和靈樞。蘇文側重於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診斷、治療原則和針灸。《靈樞》不僅論述了臟腑的功能、病因病機,而且重點論述了經絡腧穴、針、針法和治療原則。

理論體系

(1)理論精神

《黃帝內經》的基本理論精神包括:整體觀、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診斷治療、預防養生和運氣學說等。

歷代醫家對《黃帝內經》進行分類研究。其中楊尚山是最復雜的壹個,分為18類;最簡單的是沈有朋,共分4冊。有臟腑(包括經絡)、病機、診療四大學說。這四個理論是《黃帝內經》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2)藏象理論

藏象理論以五臟十二經脈為基礎,主要包括臟腑、經脈、精氣三部分。臟腑是由五臟六腑和奇恒臟腑組成的。五臟,即肝、心、脾、肺、腎;六腑,即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

(3)病機理論

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轉歸和變化的內在機制的理論,稱為疾病機制理論。

(4)診斷理論

望、聽、問、切四診源於《黃帝內經》。望診包括望、望形、辨舌苔;聽力診斷:包括聽聲音和聞氣味;詢問:詢問病人的自覺癥狀以診斷病情;脈診:包括切脈和切膚。

(5)治理理論

研究治療原則的理論稱為治療原則理論。

百度百科-易經

百度百科-黃帝內經

  • 上一篇:1956年5分硬幣值多少錢?
  • 下一篇:淘寶物流到達本地賣家如何設置短信提醒通知客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