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劉、魯等國。青州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偉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壹、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偉育。東漢末年徐幹,是壹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壹。另壹“建安七子”之壹的孔融曾在壽光壹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壹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壹時。宋代濰坊還湧現了李成等壹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壹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庸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鐘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濰坊壹條巷子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壹時傳為佳話。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臺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灸人口的付佳作。清乾隆年音,鄭板橋(鄭燮) (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 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諸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
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 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壹格,既畫 之後,不留壹格,對今天仍有借鑒意義。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所喜誦。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 冊》等。
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政清廉,請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二世,為世人稱頌。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壹大"代表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壹大批名人誌士。他們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