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鏈接
犍陀羅佛像
簡單來說,關於犍陀羅佛的藝術,有兩點是我們應該知道的。第壹,犍陀羅佛藝術是中國佛像的源頭。其次,犍陀羅佛的雕塑吸收了希臘雕像和浮雕的風格,具有強烈的寫實風格。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入侵古印度犍陀羅地區(相當於現在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地區),成為希臘殖民地。馬其頓統治時期,東西方的雕塑藝術相互激蕩、碰撞,最終在犍陀羅融合,以佛教和印度文化為母體,以希臘和地中海文化為推動力,最終形成犍陀羅風格。公元壹世紀,犍陀羅成為貴爽帝國的中心。此時,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佛像崇拜逐漸興盛。於是正式形成了以佛像為代表的犍陀羅藝術。
犍陀羅佛像藝術兼具印度和希臘風格,因此也被稱為“希臘佛教藝術”。犍陀羅藝術形成後,對次大陸及其周邊地區的佛教藝術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犍陀羅佛像壹般身著希臘長袍,褶襇豐富,多從左肩垂下,露出右肩。身材高大,比例勻稱,骨架清晰,肌肉結實。面部表情安靜莊重,具有明顯的歐洲人特征:高鼻梁、大眼睛、薄嘴唇、前額飽滿、前額寬闊、頭發自然卷曲,通常頭頂發髻寬闊明亮。犍陀羅藝術現存最早的佛像制作於1世紀中葉。這是壹幅描繪商人捐贈的釋迦牟尼花園的浮雕。佛像、商人、信徒的形象都用當地流行的希臘風格表現,只有佛頭用光輪雕刻,以示神聖。5世紀時,犍陀羅本部因貴雙帝國的解體而衰落,但受犍陀羅藝術影響的阿富汗佛教藝術卻興盛至7世紀,這就是後來的犍陀羅藝術或“印度-阿富汗學派”,又稱巴米揚藝術..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犍陀羅式的佛教雕塑藝術也隨之傳入,成為中國佛像的源頭,其中以雲岡石窟最具代表性。此外,絲綢之路上還有很多犍陀羅的遺跡。比如在尼亞古城發現了有翼天使和雅典娜的頭像;米蘭佛寺和基齊爾石窟發現了帶有濃厚希臘文化的壁畫,樓蘭遺址發現了葡萄紋佛教等犍陀羅藝術相關的藝術品。在於闐和喀什,妳仍然可以看到按照犍陀羅的藝術原則創作的藝術作品等等。犍陀羅佛,這個伴隨著亞歷山大鐵蹄而來的西方藝術,經過古印度的加工,已經在中國種下了壹顆神秘的藝術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