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步槍(漢陽制造)
工作原理:旋轉插銷,雙前插銷榫鎖緊,手動。
彈匣容量:外露單排彈匣,5發,滿日下彈匣。
瞄準鏡:尺子照在門上,刃形瞄準鏡。
口徑:7.92毫米x57
槍管長度:29.13英寸
槍重:4.14公斤
兼容性:委員會步槍
制造商:軍械部編號21工廠制造年份:1941
現狀:古董
從1895開始,湖北槍廠開始生產該型步槍。直到1944,21廠對正規步槍進行改造,該型步槍才在中國生產了近50年。
主要生產商是位於武漢漢陽的漢陽兵工廠,所以壹般稱為漢陽制造。抗戰時期,其步槍廠於1938年移交給21廠。所以漢陽造從1939到1944,槍殼上印有萬字廠徽和“中國風”字樣。
漢陽造和88式最重要的區別是去掉了槍管套,換成了上護木,前護箍下面換了刺刀場,其他的參照98式步槍,門改進了,整個杠換成了護木。
由於生產時間較長,這種槍幾乎用於民國初年中國的所有戰鬥,包括辛亥革命。據21新軍第八鎮(師)壹名戰士回憶,第八鎮所有步槍都是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所以,19110 10那壹夜,程定國的第壹槍應該是在漢陽打響的,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這把槍是1941年21廠生產的,所以可能經歷過抗日戰爭,中美戰爭,甚至可能遠征過韓國,和美軍打過仗。現在我終於要休息了,在槍械館裏用我爺爺的德國88步槍享受生活。
漢陽造與“建國第壹槍”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槍廠為革命黨準備了充足的武器。他去世兩年後,他訓練的新軍打響了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第壹槍。
65438年至0907年,清政府決定全面訓練新軍,全國共分36鎮(師)。湖北到公元1911年要編成兩個鎮,只編成第八鎮和第二十壹個混協(旅),由張之洞原來所在的自強軍改編。除槍支外,大部分輕武器由漢陽兵工廠制造和分發。
1911 10 10(農歷八月十九)晚上八點,武昌南部新軍第八鎮的工程兵營裏,革命軍打響了武昌首義的第壹槍,鋒利無比,直指清軍。新軍第八鎮工程營後方小組組長、革命黨人代表熊秉坤在武昌領導新軍起義,揭開了武昌首義的序幕。在內部配合,不抵抗的情況下,當晚輕取楚王臺軍械庫,得到了近兩萬支德、日、漢陽產步槍和數不清的彈藥。經過壹夜浴血奮戰,攻克了湖廣總督署和湖北藩屬署。革命軍和清軍在漢口和武昌激戰,兵工廠所在地漢陽還算穩定。駐漢陽的新軍第四十二標壹營代表胡於11起義,以右隊軍官為司令,占領兵工廠,以王近山為廠總理。接收了3000多名工人、7000支步槍、500萬發子彈、150門山炮和6000發炮彈。並盡壹切努力制造槍支來幫助革命。每晝夜可生產60支步槍,3萬發子彈,1-2000發炮彈。
工程營宿舍是兩層磚木結構的營區建築,上面是士兵宿舍,下面是馬廄,有壹條壹米半寬的通道連接著各個營區。工程八營以後的隊三個排駐紮在同壹棟樓裏,壹個* * *,九個棚(班)。
10晚上,後方大隊二排長陶啟勝帶著兩個槍手在營區巡邏。當他來到第五個棚子時,他看到棚子的主眼金兆龍正半拉著胳膊躺在床上擦槍,他突然問:“妳現在為什麽擦槍?”金兆龍答道:“以防萬壹。”陶啟生大怒:“妳要造反?幫我綁起來。”兩名男子上前壹把抓住金兆龍。壹旁的棚兵程定國舉起漢陽步槍,開槍,正中陶啟勝腹部。陶帶傷逃脫,後來因傷在家中死亡。
程定國雖然打響了建國第壹槍,卻因為支持袁世凱而溺死在長江裏。另壹方面,熊秉坤曾在革命成功後介紹孫中山說:“他是開第壹槍的人。”所以大部分史料都記載他為辛亥革命打響了第壹槍。
工程八營舊址位於今武昌紫陽湖東側(今湖北省總工會大院內)。解放初還有三間平房,解放後按原貌重建,其中兩間是重修的。目前,營區建築已不存在,訓練場內已建起高樓大廈。1987 10 6月10日,武漢市政府在此立碑。這座紀念碑有4米多高,由花崗巖制成。上面是大理石雕刻的三支漢陽步槍,三條腿相互立著;紀念碑正面刻有“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工程的困難”字樣,兩側為90角18星條旗,背面刻有描述工程營進攻始末的碑文。
結果漢陽壹開始壹波三折的做出了88步槍,壹帆風順。壹直生產到1944,歷經半個世紀,壽命超過了中國有史以來生產的任何武器。
1938年2月,漢陽兵工廠更名為1號兵工廠。後來由於日軍逼近武漢,奉命轉戰湖南辰溪,將炮廠移交給火炮技術部,隨後成立了五十廠的中樞分廠。並將該槍廠並入中華民國兵部軍工司第21號廠(當時在四川重慶,原南京金陵兵工廠),繼續生產88式毛瑟步槍。
1946,因抗戰勝利,軍械復員,9月工廠勒令結束。
在軍閥混戰的時代直到抗日戰爭結束,漢陽造壹直是中國的主要武器之壹。從清朝的新軍開始,北洋軍、北伐軍、中央軍、紅軍和漢陽造武裝了無數中國軍隊。到八年抗戰結束,也算是春暖花開的老樹了。直到朝鮮戰爭,中國人民誌願軍還有很多部隊是漢陽造的,在冰天雪地裏和十六國聯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