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舊中國長期采用銀本位制。在1933的4月“廢兩元”之前,其實就是白銀和銀元的組合。雖然“廢二品改元”後統壹了貨幣,但國民黨政府的財政經濟困難並沒有得到解決,英美為控制舊中國的貨幣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柬埔寨主義
1.這次貨幣改革使中國的貨幣與白銀完全脫鉤。但當時中國政府缺乏足夠的黃金或白銀來確定法幣的含金量,於是政府計劃從國庫和民間集中金銀,在紐約和倫敦市場出售外匯作為儲備,保證法幣的發行,以外匯作為確定法幣價值的依據。165438+10月5日,央行公布法定貨幣對英鎊匯率:1法定貨幣=1先令2.5p(根據1930-1934的外匯匯率平均值確定)。從這壹天起,外匯牌價逐日公布,上述三家銀行負責穩定市場匯率。這壹規定實際上標誌著國民政府加入了英鎊集團,中國經濟與英國經濟的關系更加緊密。
2.美國政府對中國加入英鎊集團非常不滿。在國民政府進行法幣改革之前,美國要求以向中國購買6543.8+0億盎司白銀為條件,在法幣與美元之間建立固定匯率,但國民政府沒有接受。於是同年2月9日65438+美國停止在倫敦市場購買白銀,國際市場銀價相應下跌。如果國民政府按市價出售白銀,中國將蒙受巨大損失。用白銀換法定貨幣儲備的單邊計劃受挫。
3.根據協議,美國政府以每盎司50美分的價格從中國購買5000萬盎司白銀;法幣與美元掛鉤,100法幣=30美元;為了將英美匯率的波動控制在區間限度內,防止三角套利的發生,中國擴大了外匯交易的價差。該協議使國民政府重新獲得了美國在貨幣改革方面的支持,並保持了法幣外部價值的穩定。
雖然國家政府與英鎊和美元建立了固定的價格關系,但法定貨幣並不與英鎊和美元掛鉤。事實上,國民政府實行了可調整的匯率制度。法幣政策實施後,法幣的外在價值是通過英鎊與美元掛鉤來實現的。央行、中行、交行買賣外匯不受限制,賣出價14.625p,買入價14.375p..1936年9月,國民政府根據需要擴大匯率買賣價差,賣出價14.75p,買入價14.25p,三家銀行仍無限期供應外匯,保持匯率穩定。隨後,法幣的外在價值逐漸下降。抗日戰爭爆發後,為減少對外匯的需求,防止資金外逃,國民政府實施金融穩定措施,限制儲戶提款。在此期間,法國貨幣的外匯匯率逐漸降低。1938年3月,為防止假組織將假幣兌換成法幣並招攬外匯,實行購匯審批辦法,戰時外匯管理開始。
5.在主幣不斷改革的基礎上,國民政府還統壹了次幣的標準,並於6月5438+0936 65438+10月11日頒布了《次幣條例》,完成了此輪改革的最後壹步。至此,國民政府的貨幣現代化改革告壹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