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這句話在什麽時候都適用,我覺得主要是玳瑁幣的數量非常少,而且又是在法門寺,所以更加增添神秘色彩,人們才會稱之為世界奇珍,其具體的價值是值得商榷的。
玳瑁是什麽?我們都知道它被稱為“天然藝術品”,古代的時候,它是神話中的“玄武”,也是四大神獸之壹,生活在海洋中的壹種珍稀海洋動物,有人說像是海龜,由於它背部的花紋非常美麗,而且晶瑩剔透,所以它的甲片被當做了世界珍寶,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玳瑁幣”,其實就像字畫壹樣,如果沒有收藏,它也就沒有了價值。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什麽事情都是上行下效,過去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在世上流傳比較廣,也沒有人太過在意,直到唐太宗開始收藏,然後才引起世人的收藏熱,其實玳瑁幣也是如此,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中有壹段描述,說的就是那時的有錢人都開始用玳瑁來做裝飾。既然有人喜歡,商人自然不會放過商機,於是玳瑁幣、玳瑁花瓶、眼鏡架、筆筒等物品自然就會有人生產,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白素貞的靈芝救許仙,人們也不會癡迷靈芝的功效,這就是宣傳和榜樣的作用。
慢慢地,西方人也喜歡上玳瑁,用它來制作梳子、刷子和戒指等首飾,古埃及、在古希臘和古羅馬還會有人會將玳瑁鑲嵌在家具上,其實是壹種學習和模仿,再加上玳瑁確實結實而且漂亮,人們喜歡也在情理之中,就像我們現在喜歡瑪瑙石壹樣,對於不懂商業價值的人來說,那不就是壹塊石頭嗎,“平衡點”在海南島的深山裏隨處可見的黃蠟石,被外面人炒作的價格非常高,但是那裏的黎族兄弟都拿來砌墻,只是覺得顏色稍微好看壹些而已。
其實這跟我們現在用的牛角梳、羊角梳子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數量少而顯得珍貴而已,當然能夠出土古代的玳瑁幣,它還有其收藏和研究價值,這個是不能用使用價值來衡量的,我們現在的寺廟裏面都在售賣牛角梳,試想這些牛角梳如果幾百年或者幾千年被後人發現,會不會也引起這類的猜測呢,當時我們中醫不是還把甲骨文的龜片當做藥引子,給人看病嗎,對於有字和沒字的,價格還不壹樣,其實現在看來是壹個笑話。
至於法門寺的13枚玳瑁幣,有人猜測是應法門寺佛塔13個臺階,給它又增添了壹份神秘色彩,當然這只是壹種猜而已,可能它的研究價值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