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海外回流文物並非就肯定能留在國內,它們有繼續“嫁”出國門的可能。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海外文物回流現象,與中國經濟高速持續發展,而世界經濟疲軟有著極大的關系。“盛世興收藏”,這使得國內文物市場行情逐年看漲,許多關於中國文物的國際最高成交價格都在中國誕生。“水往低處流,貨向高價走”,這是導致失散海外的中國文物藝術品紛紛回流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此外,促使海外文物回流的因素還有兩個:其壹是政府行為,即通過國際公約組織按國際法程序追索;其二是民間行為,即國外企業和海外華裔個人出於愛國熱情和民族情結自發的饋贈。 ?回流文物之檔次:
精品僅占全部回流文物的5%至10%
為了了解下月將在上海拍賣的250件從美國回流的文物藝術品檔次情況,記者與上海國泰拍賣行進行了聯系,該公司藝術品部的壹位男士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他們也沒有見到這些文物,美國的專家曾經鑒定過,認為“蠻好的”。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梅寧華認為,文物回流是件好事,因為畢竟國人有了見到、購買這些文物的機會,“但250件總估價才6000萬元至7000萬元。單從價格上來看,難保其中有精品。”對在上海即將拍賣的這批文物,壹家外資拍賣公司的負責人也認為,它們的質量並不高。
“這些年來,回流的文物中罕見精品,精品數量僅占全部回流文物的5%至10%,好的東西根本沒回來。”京城著名收藏家、鑒賞家馬未都先生分析認為,之所以回來的好東西少是因為國內藏家出不起國外藏家給出的價格。盡管現在國內藝術品交易市場行情好了,但是國內藏家的財力與國外藏家相比,還差有壹個檔次。
當然,近年來海外回流的文物藝術品中也有精品出現。北京壹家拍賣公司的負責人指出,近年來成交的《研山銘》、《常熟翁氏藏書》、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卷》、《淳化閣帖》、閻立本作品《孔子弟子像》最早的摹本及北京翰海拍賣公司拍賣的《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等,都是很有收藏價值的。
回流文物之去向:多數精品仍被實力更強的外國人買走
馬未都先生還向記者透露了壹個信息:據他了解,即使在國內出現的回流精品,其中大多數最終的去向仍是國外,它們在中國的市場被外國人以高價收走。
記者還從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組織的關於中國藝術品的拍賣會上,拍賣作品的前三名都是國外客戶,但是可喜的是,關註這些昂貴的藝術品的國內客戶卻是越來越多,也有不少藏家願意花大價錢買好東西,不過方向多集中在書畫方面。
文物回流之意義:高價位加快了海外文物朝中國移動速度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海外文物回流改寫了壹百多年來中國文物外流的歷史。隨著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踏上回國之路,全球化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已經開始重新整合,中國文物價位正在迅速接近或達到國際市場水平。而中國文物高價位的誕生,也引起了世界範圍內藏家的關註,這也就促使流失的中國文物加快了朝國內移動的速度。
但是,對越來越多的回流文物在拍賣會上出現後就銷聲匿跡的現象,許多藏家表示出了自己的願望:除了個人收藏不願讓更多人知道外,國內博物館購買到了文物應該讓其成為常規展覽內容。它們存在的價值不僅僅是珍藏,也和許多中國的文物壹樣,都應該在作好安全防衛工作的前提下,供人參觀、欣賞、學習和研究。
還有多少文物期待回流
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在此期間,數以百萬計的珍貴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港澳臺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壹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精品達幾十萬件。相反,國內許多著名博物館在珍貴文物館藏方面略顯匱乏,因此“海外文物回流”壹直是拍賣業及其他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關註的焦點。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海外回流文物是我國藝術品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海外回流文物絕大部分來源於港澳臺、東南亞、日本、歐美等二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港澳臺、東南亞、日本的回流文物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
記者了解到,近十年來海外征集文物壹改過去價位偏低的狀況,中、高檔次拍品的比例逐年上升,重要拍賣會上創造高價位的大多是回流文物。根據目前國內十余家著名文物拍賣企業的成交額統計資料表明:海外回流文物拍賣標的已經占到了全部拍品的50%以上,回流文物成交額也已超過了全部拍品成交額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