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們知道的和做的往往有巨大的差距。這本書列舉了造成這種差距的三個因素,即信息過載、負面過濾和缺乏跟進。
壹、信息過載,不要成為信息的垃圾桶。
?信息時代,每個人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我個人而言,每次在微博、微信甚至瀏覽網頁上看到精彩的想法和文章,我都會保存下來。但是素材的積累並不代表我真的掌握了他們的思路。當我回頭看這些收集的文章時,我覺得這些想法很熟悉,但又很陌生。因為資料太多,我只是忙著收集,整理,匯總。
解決的辦法是本質主義,專註於幾個關鍵的東西,反復重復這些東西就能形成競爭優勢,這是壹個很重要的認知。所以,防止信息過載就是控制自己的知識癮,不要太貪心。妳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先掌握妳的專業領域。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對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並不熟練,也到處報班參與學習,但收效甚微。後來領導扔給我壹本大數據書,對我說:“這本書妳可以看三遍,按照書上的內容操作壹遍。”我按照領導的方法很快掌握了大數據分析和使用技巧。通過這次經歷,我深深的感覺到很多信息對我們是沒有用的。我們不能做信息的垃圾桶,要做信息的過濾器。我們必須有效地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將這些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壹部分,才能把知識和實踐融為壹體。
第二,被動過濾,停止質疑,主動接受。
面對陌生的環境,人總是喜歡被動。他們總是在別人說的時候想問題是什麽,習慣性的質疑別人而不是主動的接受。人性喜歡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壹旦換了環境,總會有很多疑惑。這種思維習慣就產生了。他需要不斷地辨別哪個是對的,哪個是有用的,他需要不斷地提出問題,質疑別人。從長遠來看,只有這種思維不利於我們從知到行。這類項目有什麽辦法解決嗎?
解決方法是綠燈思維。看到什麽都要先接受,耐心傾聽。即使妳真的完全不同意這個想法,也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這種觀點是否適合他的階段,他的水平,他的環境,而不是和自己不壹樣就馬上反對?綠燈後有黃燈,再考慮對錯,跟自己有什麽用,不要走極端,要麽接受壹切,要麽什麽都不接受。我們經常用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評價新事物。我在這裏舉個例子。由於長期使用辦公軟件多年,我對其所有性能了如指掌。有壹天,同事給我推薦WPS軟件,剛開始用起來很費勁,引起了抵觸情緒。當時我就悄悄想:新東西開始用就不陌生了嗎?要看到新事物積極的壹面,存在就是合理的。經過反復仔細的研究,我現在發現WPS操作系統優於Office系統。負面過濾帶給我們更大的風險——我們的觀念會變得越來越封閉保守,沒有動力去接受甚至去實踐新事物,因為我們壹直在用自己的偏見過濾掉不想看到的東西。只有我們內心對各種新知識、新觀點、新思維完全開放,才能避免因為自己的盲點而錯過更好的東西。
第三,後續執行力不足就是解決問題。缺乏跟進是指執行力不足的問題。如果完美的策略沒有實施,那就是零。在我看來,缺乏跟進是知行脫節的最大原因。沒有後續可能是因為沒有可行的後續計劃,導致後續完全失敗,也可能是在具體的練習過程中,遇到阻礙時,卡在原地無法前進。執行力的提升可以有效解決後續問題。
?解決辦法是持續跟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跟進,方法是:引導-支持-問責,重復步驟。比如妳去駕校學駕照,首先妳要學習道路和汽車的基本知識,然後老師會給妳演示如何熟悉汽車的各種操作性能,觀察路標,最後妳可以自己上車練習,同時教練會糾正妳的操作動作。這份清單充分說明了隨訪的重要性。
有句話叫“從心而知,導致行”。結合“知行合壹”的方法,我想我已經清晰地理解了學習的思路,那就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避免信息過載,同時打破自己固有的觀念,用最謙卑的態度對待每壹次挑戰,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與同齡人相互鼓勵。實現從知到行的關鍵方法是“重復”,這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