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已經不復存在。仿制品在北京故宮。
《清明上河圖》真跡流傳歷史:
據《東圖玄覽》記載:北宋末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先入金、元人手中,後輾轉流傳於民間,明朝曾由宜興徐氏家藏,旋歸於蘇州陸氏,陸氏因欠公款,將圖押於昆山顧氏,有人用壹千二百貫錢的代價購送當朝權奸嚴嵩父子。
崇禎初年,嚴氏家產抄沒,單是歷代名畫就有三千二零壹件之多。張擇端於北宋末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其中之壹,壹並收入大內。當時有壹小內臣知道那卷畫貴重,開箱竊取。
不料當事者正來提取,小內臣急忙把此畫卷藏入禦溝石縫中。這天忽然下雨,溝水上漲,石縫被水淹沒。等到雨停水退,再從石縫裏把畫取出,已糜爛不能打開,這幅千古名畫就這樣被毀掉了。
擴展資料:
《清明上河圖》介紹: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壹。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壹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壹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關於《清明上河圖》中畫有的人數,說法不壹,常見的有500余人說(白壽彜《中國通史》)?[7]?、815人說(湯友常數米法)、1695人說(齊藤謙《拙堂文話·卷八》),此外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各種說法較為壹致。
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僅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沖突,令觀者看罷,饒有無窮回味。
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圖 (北宋張擇端風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