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與明朝的戰爭中就開始使用槍了(只是規模不大,主要是火炮),到康熙26-28年,設置火器營。直到鹹豐十壹年才開始對火槍成建制裝備。
資料鏈接:
1、這其實都是大家的誤解,從明朝開始中國部隊當中的火器就已經占了很大比例了,早在元朝的時候部隊的火器比例就已經達到了十分之壹。在清朝的部隊中火器的比例能達到百分之三四十。平時說的神機營其實壹半以上的武器都是火器。但是清朝末期中國的火器很落後,大炮引入了弗朗機之後火炮並不落後,但是火槍方面有相當壹部分的是老式的前裝的鳥銃,還有壹部分仿制德國毛瑟槍的漢陽造。(來源於網頁)
2、清朝建立後,制造的火藥兵器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輕火器主要是火槍。清朝制造火器始於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清代前期仍大量制造,到康熙時,火器制造的規模、質量、工藝都達到高峰。二十六年,詔令火器制造家戴梓監造“子母炮”(即沖天炮),封此炮為“威遠將軍”。二十八年,遣索額圖、郎坦、薩布素等七名使臣與沙俄使臣戈洛文談判,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命增設八旗火器營,由副都統率領。
3、貧窮的英國打敗了富庶的清朝:這驗證了壹點,農業打不過工業。英國的窮是工業社會,清朝的富是農業社會,農業創造再多的產值也打不過工業的鋼鐵大炮。好比壹個刀劍商人,妳有再多的刀也打不過壹支槍的軍火商人。
4、火槍又名鳥槍、鳥銃。西洋火槍和中國傳統的火銃相比,有許多優點,它身管較長,口徑較小,裝有瞄準具,采用槍機發火,發射同口徑吻合的圓鉛彈,槍柄多為曲形木托,這些改進使火槍在射程、射擊精度和侵徹力等方面都有顯著提高。火槍壹般由槍筒、槍機、槍托和槍架組成,槍筒、槍機均為鐵制,槍托、槍架用木制。火槍以槍機構造分,有火繩槍、燧發機、擊發槍,以火繩槍為主;以槍膛構造分,有滑膛槍、線膛槍,以滑膛槍為主;以裝填方式分,有前裝槍、後裝槍,以前裝槍為主;以用途分,有兵丁用火槍和皇帝禦用火槍。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許多康熙、乾隆兩朝禦制、禦用火槍,制作精美,槍筒上有錯金圖案,槍托多用金銀、象牙、玉石、珊瑚、犀角等珍寶鑲嵌。
5、清政府在鹹豐十壹年(1861年)建立"神機營",神機營是清晚期在內憂外患的壓迫下創建的壹支使用新式武器的禁衛軍。兵員是從八旗原有的禁衛軍諸營中選出的,新組建時***有兵員1.4萬人,到同治四年增至約3萬人。由當時擔任議政王的奕欣親領。選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及前鋒﹑護軍﹑步軍﹑火器﹑健銳諸營之精銳者充之。常守衛於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時亦扈從。下轄馬、步隊25營,官兵14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