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可以加以修改,最好添加自己的感想
、、、、、、、、、、、、、、、、、、、、、、、、、、、、、、、、、、、、、、
這是壹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
作者以壹顆天真爛漫的童心來觀察事物。在他的眼中,“夏蚊成雷”,如“群鶴舞空”,“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他“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在他的筆下“壹癩蝦蟆”也成為“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明察秋毫的觀察力,特別是那顆鮮活生動、充滿奇異思想的童心,使這篇文章洋溢著新奇爛漫的童趣。
作者以生動的筆調,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進行描寫,並通過“怡然稱快”“怡然自得”“呀然驚恐”等語句表明自己的心理活動,寫出了壹種“物外之趣”。
《童趣》(《幼時記趣》)又稱《閑情記趣》,是從清代沈復撰寫的《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中節選的。作者追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文章沒有連貫的情節,只是先總後分地敘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壹部分(第1段),總寫童年視覺敏銳,喜歡細致地觀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樂趣。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視覺敏銳,又表現出孩子的稚氣、天真。“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說明作者小時候善於細致地觀察細小事物,看到細微的事物中那些別人所不能看到的妙處,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體寫童年觀察景物的奇趣。
先寫夏天觀察蚊飛的樂趣。“夏蚊成雷”是誇張又是比喻,這裏則是“我”從蚊群嗡嗡的聲音與悶雷聲相似的特點聯想到雷聲。而把蚊比作鶴,也是蚊子的體形、長足與鶴相'像,這是孩子們的聯想。這些聯想不但照應了第壹部分的"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同時也為下文作了鋪墊。“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心裏這樣想,眼前就果然出現了群鶴飛舞的景觀。這是在前文聯想基礎上的想像,這正是“物外之趣”。而“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又是“我”創造性的聯想和想像,進壹步體現了物外之趣。同時也反映了"我的知識豐富,但活動範圍狹小,沒有機會和條件接觸“青雲白鶴”的實景,靠著豐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領略到書本上圖畫上所描繪的“青雲白鶴”的實景。再寫“我”觀察土墻、花臺和小蟲爭鬥的樂趣。這裏寫“我”觀察花臺草木, “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神遊其中,仍是表現“物外之趣”的。而觀蟲鬥、驅蝦蟆的故事,不但緊扣“趣”字,說明“我”觀察入神,而且還能表現“我”的真正可愛,天真無邪。
全文緊緊圍繞著壹個“趣”字,揭示出兒童神奇美妙的內心世界。而這些“物外之趣”對大人來說似乎是閑情逸趣,可這卻是孩子們把他們的小世界與外面的成人大世界融合在壹起的結果,這使我們聯想到孩子們“過家家”,視布娃娃為子、以紙盒子作屋的場面和樂趣,那麽“我”視蚊為鶴、以草木為林,當然是真實可信的了,而且還能從中領略孩子們純真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啟發我們進壹步開發兒童的天性,培養發展他們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