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是1930年發表的科學期刊文章附錄的壹部分,展示了愛因斯坦試圖將所有基本力統壹成壹組方程。
根據該大學的壹份聲明,新發現的頁面是愛因斯坦在1930年壹篇關於統壹場論的科學文章中所附附錄的壹部分,該附錄將自然界的所有基本力統壹到壹組方程中。
根據這份聲明,之前被認為已經丟失的文件和筆記自最初提交以來從未被看過或研究過。希伯來大學最近從北卡羅來納州私人收藏家收藏的110手稿頁檔案中發現了遺失已久的筆記。許多新頁以前從未向公眾展示過,包括從1944到1948寫的84頁數學計算,以及壹些給愛因斯坦朋友和家人的信。
1935年,愛因斯坦給兒子漢斯·艾伯特寫了壹封信,表達了對歐洲納粹情緒高漲的擔憂。愛因斯坦寫道:“我帶著壹些擔憂讀到了壹場由德國強盜煽動的運動。”“但我相信,即使在德國,情況也在慢慢開始改變。我們只是希望先不要發生戰爭。”
希伯來大學創建於1918年,愛因斯坦是其創始人之壹。愛因斯坦於1955年去世後,將他的個人和科學著作遺贈給了大學檔案館,該檔案館如今擁有8萬多件愛因斯坦的文物。
幾個世紀以來,研究人員試圖在壹個單壹的理論中描述自然的所有基本力量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愛因斯坦研究這個理論很多年了。
在物理學中,場是受某種力影響的區域,如重力或電磁力。場論指的是物理現象的起因,以及這些現象如何與自然相互作用。
這四種基本力量是:
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在19世紀中葉創建了第壹個關於電磁的場論。然後在20世紀初,愛因斯坦推測他的廣義相對論,和引力場理論有關。
愛因斯坦在20世紀20年代試圖發展壹個統壹的場論,但是因為他當時只知道力的壹部分而受到阻礙。盡管電磁學和萬有引力已被充分認識,但對原子的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當時,電子和質子是唯壹已知的亞原子粒子。
愛因斯坦利用其他科學家的工作,把時間和空間分成五個維度作為基礎。具體來說,愛因斯坦對時間和空間的研究將占據四維,另壹組方程(麥克斯韋電磁方程)是第五維。
愛因斯坦關於這個理論的第壹篇論文發表於1922年,與Karuzaklein在1921年發表的著作相呼應。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十年裏,愛因斯坦嘗試了兩種方法來發展統壹場論,但都沒有成功。在他去世的前壹天,他甚至要求把他的筆記帶給他。
愛因斯坦工作的局限性之壹首先是他的拒絕,然後是他對量子理論的無知。即使在今天,熟悉量子理論的科學家也很難提出統壹的理論。
有許多方法正在考慮中,最有希望的壹個涉及弦理論。理論描述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被描述為振動的弦,不同的振動模式產生不同的粒子。”
在20世紀80年代,物理學家得出結論,弦理論能夠工作是因為它的振動,類似於小提琴演奏不同音符的方式。理論上,自然界不同的振動會產生不同的粒子。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愛德華·威滕提出了壹個更精確的弦理論,現在被稱為M理論。他將弦理論的維度從六維擴展到了七維。
該領域的工作發展迅速,但研究人員正試圖通過研究粒子加速器(如大型強子對撞機)中產生的亞原子粒子來了解弦的更多物理性質。在其他方向,LHC實驗旨在發現超對稱性,或假設的數學特性。
物理學家警告說,弦理論的弱點沒有得到數據的證實。還有其他統壹場論的方法,比如量子引力,試圖用量子術語描述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