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1969,北京人。他的父親是石油部的領導,母親也是石油系統的專家。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於謙的“太子黨”身份讓他比普通人更無憂無慮。結果,他養成了照顧孩子的習慣。他擅長釣魚摸蝦,招引貓逗狗,卻不善讀書。
12歲那年,在父母的安排下,於謙輟學去曲藝團學相聲。於謙雖然不能讀書,但對相聲情有獨鐘,不用上學。就這樣,於謙“跌跌撞撞地走進了相聲世界”。
開始並不順利。
當時曲藝團的領導勸於謙的父母把他接回去,因為“於謙不是相聲的料,哪裏像個相聲演員的苗子”。
不過於謙似乎有“主角光環”的加持。他的祖父喜歡食物,他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最後,他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成為壹名相聲演員。
八九十年代是相聲最慘的時候,大部分演員都面臨著“無劇可演”的窘境。天生不安分的於謙開始在各個劇組裏遊走。很多經典的電視劇,如《編輯部的故事》、《京華煙雲》、《小龍俠》、《李維當官》等,都留下了於謙的身影。也是在那個時候,於謙認識了《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馬未都,這是另壹個故事。
2000年,郭德綱三次進京。這時,他覺得自己羽翼漸豐,準備大幹壹場了。於是他四處尋找“占便宜”的夥伴。藝術團正在剪輯的相聲演員於謙映入他的眼簾。
兩人相見恨晚,壹見如故。雖然此時的於謙早已棄相聲而去,但通過壹輪輪的試鏡,對於謙贊不絕口。
此時,郭德綱壹周的食物就是壹鍋面糊,而於謙有了制度保障,再加上跑龍套的收入,日子過得很滋潤。他與郭德綱的搭檔等於“結婚”,這也顯示了於謙對人才的良好眼光。
兩個人都沒有辜負對方。2005年,德雲社全面走紅,郭德綱、於謙這對鐵搭檔也成為音韻圈舉足輕重的人物。時至今日,兩人攜手走過了20個年頭,兩人的夥伴關系深入人心。在觀眾眼裏,沒有人比於謙更適合做郭德綱的嘉賓了。
郭德綱屬於百變相聲演員。有時候負擔太重了。於謙總能用最短的語言“引用”意思。他在舞臺上總是謙遜穩重,必要時甚至顯得“笨拙”。於謙用他的智慧做傻事,成就了兩人在舞臺上的精彩。
盡管於謙和郭德綱在舞臺上配合得非常默契,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愛好卻大相徑庭。
郭德綱是個宅男,喜歡收集壹些與曲藝有關的老物件。而於謙則很外向,喜歡各種動物,交朋友。
喜歡相聲,喜歡各種動物是於謙從小養成的愛好。尤其是馬,最早是於謙給兒子於思揚買的,但他愛上了這些小馬,壹發不可收拾。如今,於謙在京郊的莊園裏養滿了各種動物,大部分是馬,從小馬到血淋淋的寶馬。
現在於謙不僅養馬,還賽馬。
國內各種賽馬賽事,於謙都能看到。他不僅在現場觀看了比賽,還開著自己的“寶馬”疾馳而來。在於謙的影響下,他的許多圈內朋友都成了“馬迷”,其中就有馬未都、吳京和孫悅。
於謙愛好廣泛,拍電影是其中之壹。
郭德綱也拍電影,但他的電影很“吵”,觀眾還是覺得像看相聲,於是郭德綱就落下了“票房毒藥”的名聲。
但於謙不壹樣。
《良師》是壹部優秀的作品。上映壹周,票房突破3億大關。對於壹個相聲演員來說,這是壹個非常好的成績,體現了於謙的實力和他的票房號召力。
於謙還有另壹個身份:北京搖滾協會副主席。
熟悉於謙的人都知道,他對搖滾樂的愛好已經不是壹天兩天了,經常在相聲舞臺上唱搖滾歌曲。個人“名作”有《賣花女》、《假和尚》等。
人們經常問於謙:妳和郭德綱怎麽分這筆錢?
於謙壹直對這個問題保持沈默。在他看來,錢多錢少就好。提這個問題有“挑撥離間”的嫌疑。即使郭德綱自己問這個問題,他也試圖選擇“回避”。
更何況現在於謙已經做到了“財務自由”。在他眼裏,“打硬仗”是當下最重要的。所以,他不希望這個“世俗”的問題擾亂他現在的心境。
於謙在娛樂圈的大染缸和名利場裏,盡力保持純粹的自己,是壹種非常珍貴和稀缺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