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的劇本格式有它的專業功能,電影劇本的基本讀者很窄:制片人、導演、演員、攝影師、藝術家、服裝、化妝。標準化、規範化的劇本,可以讓上述專業人士在劇本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工作。
標準格式的劇本,讓演員和創作藝術家可以立即找到對話部分和動作部分,便於評價每個場景中對話和動作的比例、演員的角色比例以及內景和外景的比例。閱讀這種格式的劇本,妳壹眼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並區分“場景”、“時間”、“人物”、“動作”、“對話”。
西方電影劇本的格式經歷了壹百多年的演變,今天的專業標準樣式——我們稱之為國際標準格式,中國電影劇本的格式需要與國際接軌。
電影劇本的概念
電影劇本包括三種不同的劇本,即電影文學劇本、電影故事板和電影完成劇本。如今,幾乎任何壹部上映和放映的國產電影都同時擁有這三個劇本。就壹部電影所擁有的這三個劇本的內容而言,基本相同,只是由電影中不同崗位的創作者共同完成,出現在電影制作的不同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
壹、電影文學劇本
電影文學劇本的創作活動是電影整個創作過程的第壹個環節。這是壹個電影編劇寫的。在所有電影創作者中,編劇是第壹個接觸生活素材的人。他是第壹個從生活中獲取靈感、靈感、沖動和思想,對素材進行分析、選擇、加工、提煉,使之成為壹部電影的特定主題,構思人物和情節,組織成完整統壹的圖案,設計出與內容相對應的藝術形式的人。
電影文學劇本是電影的基礎,它對未來電影的主題、人物、情節、結構、風格、格調都有明確的規定。當導演在銀幕上實現壹個電影文學劇本時,通常不可能對上述內容進行根本性的改變。比如,他不可能把原本在文學劇本中按順序講述的故事改成插曲或倒敘結構;他也不能把喜劇劇本導演成悲劇。除非他在拍攝前重寫電影文學劇本,這說明文學劇本是“壹部劇的基礎”。
電影文學劇本是電影成功的保證。壹個導演有了好劇本之後,才能組織創作團隊,開始工作。電影廠領導部門對電影文學劇本進行審定,並對其思想性和藝術性作出充分評價後,才能下達生產指令,投入生產資金。
第二,電影故事板
也常被稱為導演臺或導演劇本。
電影由場景和鏡頭組成。拿到滿意的文藝劇本後,導演要制定壹些更詳細的拍攝計劃,比如這個場景用多少鏡頭,從什麽角度,從什麽距離,用什麽方式(推、拉、搖、動等。).在這個劇本裏,哪些戲可以同壹個場景拍攝?哪些劇可以拍成同壹季?等壹下。所有這些東西在文學劇本中通常都沒有明確的定義,有些問題甚至根本沒有定義(比如沒有規定拍攝的地點和場景),所以導演應該根據電影文學劇本在電影故事板上制定出來。只有這樣,攝制組的工作人員才能根據story board非常具體的指示開始工作。
故事板的寫作風格因導演的習慣而異。有的導演喜歡壹個人做,有的喜歡和它的主創人員(攝影師、美工、錄音師、化妝師、道具師等)壹起討論研究。),最後算出來。
第三,完成模板
它也經常被稱為鏡頭筆記本。這是記者在整部電影拍攝完成後所做的工作。導演在拍攝中並不總是遵循故事板的領導。他經常靈機壹動改變故事板上的計劃,做壹些增刪。完成劇本的任務是記錄已經制作完成並定稿的影片的所有技術和藝術內容,並詳細規定鏡頭數量。每售出壹份電影拷貝,就附上壹份完整的拷貝。這樣,電影理論家就可以把它作為壹個研究材料,例如,通過與文學劇本和故事板的比較,看看其間發生了什麽變化,並思考變化的原因。電影放映部門可以根據它來檢查拷貝,看看損壞程度如何,並據此進行修復。最後,我想說明壹點,在英語口語中,我們經常習慣性地把電影劇本簡稱為電影劇本。在這本書裏,我們也認同這個成語,把電影文藝劇本叫做電影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