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和她的草編工藝品很有名。近年來,她的作品出現在虎丘廟會、田萍紅楓節等大型旅遊活動中。2004年,吳作為蘇州唯壹的參展者,隨江蘇民間藝人代表團赴澳門參加第十四屆澳門藝術節,壹展草編技藝,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在為期兩天的演出中,吳從早上9點壹直工作到晚上9點,300多個色彩鮮艷、惹人喜愛的“草娃娃”被遊客搶購壹空。黃頭發藍眼睛的遊客也給武曌起了個綽號“水鄉芭比”。“水鄉芭比”的走紅是由於吳對市場脈搏的準確把握。90年代中期,她看到市場上流行壹種可愛的芭比娃娃,大人小孩都喜歡。於是,吳試著按照芭比娃娃的形狀,用當地的燈芯草編織芭比娃娃。前半段行情賺了幾百塊。
這讓她非常興奮。吳說,光有市場概念是不夠的,技術創新也很重要。“水鄉芭比”的制作工藝相當復雜,從燈芯絨的浸泡、編織、拼接,到縫紉、繪畫、打蠟、“開面”,前後積累了幾十道工序。娃娃的裙子,帽子,籃子和其他裝飾品都采用了他們自己新創造的編織技術。她還不斷引進新品種,探索新技術。最近“老鼠龍舟賽”又出來了。
近年來,吳多次參加江蘇省第六屆藝術節、農民藝術節、家庭藝術節,並多次獲獎。“稻草娃娃”也被江蘇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如今,吳作為草編技術的先驅,被請到玄妙寺展示技術,從事經營,生意興隆。壹件件精美的草編工藝品從這裏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找準市場定位,不斷創新技術隨著市場的快速變化,“水鄉芭比”正在賦予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