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KP的整體邊框感覺和K3差不多,比如鏡頭右側的功能鍵塊,但因為使用了電池,有人認為是K-70的升級版。不過從機身的壹些特征來看,比如取代了機頂LCD的功能撥盤組,前置鏡頭的左突起,以及垂直的前置撥盤,雖然不是100%的全新邊框機制,但有相當壹部分應該是全新的設計。
KP按鍵的配置更像是K7和K1的融合版,而不是像K3那樣有獨立的OK功能切換按鍵。第三個轉盤和機頂多功能轉盤的組合和K1類似,去掉了機頂LCD的文案,但和K1相比,機頂多功能多為預置組合。KP可以為C3定制C1。雖然壹般用戶可能不太熟悉這個轉盤的自定義設置,但考慮到這個轉盤不會經常轉動,應該有邊轉動邊看LCD了解相應設置的空間。此外,拍攝和記錄桿位於多功能轉盤下方。
由於手柄的可更換設計,與賓得標準APS-C設計相比,KP將轉盤位置改到前面,快門移回到機器頂部。整體設計類似於傳統膠片機的感覺。至於手柄,有大、中、大三種,需要單獨購買,更換需要六角螺絲刀。理光最初的想法是用小握把搭配DA LTD系列餅幹鏡,用16-85mm、55-300mm等鏡頭搭配中握把,用大握把搭配DA*等大鏡頭。
如果用壹只手操作機器頂塊的轉盤部分,壹只手觸發快門,我覺得三個手柄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用壹只手操作機器背面的鍵區,在使用小握持的時候手指勾不要太靠近機身,還是需要左手來穩住機身。相反,大手柄可以單手操作右半部分的所有按鍵,作者也可以單手操作。
至於機器背面的LCD翻轉機構,是傳統的上下翻轉機構,不能向下翻轉到* * * *的角度,也沒有K1的多軸翻轉結構酷炫,但僅僅是取景拍攝就足夠了。筆者認為KP雖然取消了機頂的LCD,但是因為LCD可以翻轉到水平角度,所以也可以采用暗紅顯示模式進行夜間拍攝,像K1。或許KP的flip有壹部分也是當相機用的。
垂直手柄的設計與最大尺寸的手柄相匹配。如果搭配M和S,手柄的連接可能會有點奇怪。立式手柄沒有多功能撥盤和第三撥盤,但提供了快門、手柄開關、曝光值/Fx3鍵、後置撥盤、曝光鎖定鍵和類似KP的立式前置撥盤。至於電池豎柄與機身的連接,就像傳統的賓得機身壹樣,豎柄不具備假電池的功能。可以選擇是否在機身安裝D-LI109電池,但是手柄電池可以安裝。D-LI90和D-LI109都不是獨立的電池倉,但是D-LI109是通過墊片安裝的,在電池倉中也可以容納備用存儲卡(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存取功能),但是相比於之前型號的垂直手柄,KP的手柄並沒有像過去那樣提供安裝6節3號電池的電池倉。
至於機身的操作感,在K1和K70之間。雖然沒有K1和K3的準專業機身那麽多獨立功能鍵,但是K1導入的第三轉盤和多功能轉盤系統,比K70的操作感要強大很多。利用好自定義函數後,單純對於街拍來說,操作性不亞於K3。
在對焦速度和快門方面,光學取景窗的對焦速度直觀上認為比K70強,但實時取景的對焦卻不如K70,主要是因為KP的CMOS沒有焦平面對焦技術,這可能與KP定位於擁有豐富賓得鏡頭的傳統客戶群有關,不像K70強化了實時取景的對焦系統來迎合當前的市場趨勢。此外,雖然快門保持了和K3壹樣的低抖動水平,但聲音明顯大了很多,據說是為了刻意滿足特定族群對傳統機械快門聲音的喜好而畫龍點睛。
簡單試用,之前的資料,還有網上壹些KP的高ISO測試照片,我覺得KP不是K3或者K70的後繼系統,而是壹個全新的戰線,主打街拍為主的消費群體,但同時我還是需要死忠支持者來保持賓得的牢固可靠和小型化,而且還是可以搭配垂直手柄的,壹定程度上會讓我想起之前的K200D,但是KP的價格明顯高於K20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