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是何時發明的 眼鏡已不是什麽稀罕之物,然而迄今尚未有人考證出眼鏡究竟是何人發明、又是何人首先配戴的.最早的透鏡是在伊拉克的尼尼書遺址發現的.它是用水晶石制作的,直徑1.5英寸,焦距4.5英寸.由此可以知道古巴比倫人和吉亞洲人已經發現某些透明寶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們和古希伯來人以及古埃及人都不知道使用眼鏡.眼鏡可能是在13世紀末期在中國和歐洲同時出現的.馬可·波羅大約在1260年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14世紀曾有記載說中國的壹個紳士用壹匹馬換了壹副眼鏡.中國古老的眼鏡鏡片很大,呈橢圓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制成,鏡片鑲嵌在烏龜殼做的鏡框裏.有的眼鏡帶有銅質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有的用細繩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由於眼鏡框是用象征神聖的動物——烏龜的殼做的,鏡片是寶石做的,所以眼鏡被視作貴重物品.最初人們配戴眼鏡是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身份高貴,而不是為了改善視力.眼鏡在13世紀由兩位意大利醫生傳入歐洲,直到14世紀中葉才被廣泛使用.當初歐洲人也把眼鏡看做區分人們身份高低的裝飾品. 歐洲早期的眼鏡是由各種寶石做的單壹的放大鏡,使用時拿在手裏,就像現在人們讀書時用的放大鏡.16世紀初,供近視眼鏡用的凹透鏡才問世.最初,眼鏡是架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難.後來發明了眼鏡架,或用皮條把眼鏡系在頭上,這才解決了呼吸困難問題.到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出雙光眼鏡,眼鏡才算完善起來.中國人發明眼鏡有七大淵源 新華網蘭州5月6日電(記者孫勇)“鑿壁偷光”“十年寒窗”等流傳於漢語中的詞匯,是中國古代文人們刻苦讀書情形的反映.但是,相信很多現代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如果他們讀書時用眼過度,出現視力問題怎麽辦?甘肅收藏協會理事趙孟江研究發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古人很早就發明了天然水晶石眼鏡.趙孟江在對中國古代文獻、出土文物和自己收藏的近千件藏品 進行研究後認為,古代中國人發明水晶石眼鏡至少有七大淵源:壹、中國古代對水晶石有悠久的開發利用歷史.趙孟江研究發現,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能加工出精美的珠、墜、玦、環等天然水晶石器物.到夏、商、周時期已經積累了加工、磨制水晶器物的豐富經驗.二、古人對水晶光學原理的發現與運用.趙孟江認為,古人在將水晶切割成片,並磨制、拋光時,自然會發現扁平的水晶片(環、玦類)有放大作用,於是凸透鏡片就在勞動實踐中被制造出來.三、古代觀測日食及天象時遮陽護目的需要.據《尚書·舜典》記載,舜帝時,人們就用“璇璣玉衡”觀察各種天體及其演變.“璇璣”是壹種有色透鏡,裝在“玉衡”這個長管上,在早晨“迎日推策”及夜晚觀星時,有色透鏡用以遮擋妨礙觀測的刺眼日光或明亮月光.四、眼醫學的產生與發展.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眼病的記載.隋代太醫博士巢元方於隋大業元年主持編寫的《諸病源候論》中已經對近視(目不能遠視)、散光(目茫茫)、復視(目視壹物為兩)、斜視(目偏視)、弱視(目暗不明)等屬於眼屈光方面的疾病進行了論述.五、冶金技術及手工業的發展.考古出土證明,我國在大約4000年前,進入青銅時代;3000多年前可煉金;2500年前能冶煉鋼材,這些能為磨制眼鏡提供越來越先進的工具.同時,我國發達的手工業與絲織業,為眼鏡的框架工藝與包裝材料提供了有利條件.六、文字的產生,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矯正屈光眼鏡,主要是用來觀看細小物體和文字等.我國最早的較成熟的文字,產生於商代,當時的甲骨文雕刻相當微小,看起來很吃力,這就有了對放大透鏡的需求.中國古代造紙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佛教文化的傳入,士人錄寫大量的經傳師說,蠅頭小字難以辨認,也很自然地需要壹種助目工具.七、光學的產生與發展.公元前5世紀《墨子》中已經提出了光為直線照射,並有反射特性的理論.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論述了幾何光學、凹鏡、凸鏡成像理論,進壹步奠定了我國光學理論的基礎.趙孟江研究認為,中國最早的眼鏡實際上只是壹個簡單的水晶石透鏡片,此後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不斷成熟完善.但是,天然水晶石本身價格昂貴,所以中國古代眼鏡只能是富人的奢侈品,直到晚清時期中國開始生產光學玻璃,眼鏡才逐漸在我國普及發展起來.
上一篇:男生把女生放在首位意味著什麽?下一篇:空騎士Noske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