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特別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間或較淺的礁內較多。都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中國的臺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它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布。
擴展資料
主要價值
裝飾
硨磲殼很厚,內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將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顏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
形態特征
硨磲貝殼大或特大,殼質厚重,殼面很粗糙,兩殼相等,殼面有強大的隆起的放射肋,肋上常有鱗片或棘,有的種類肋上長有粗大的鱗片。
外韌帶,通常有壹個大的足絲孔。鉸合部有壹個主齒和 1-2 個後側齒。外套痕完整,前閉殼肌消失,後閉殼肌近中央。
硨磲為雙殼類中個體最大的貝類,其中大硨磲(Tridacna gigas)殼長可達 1 米。貝殼略呈三角形,殼頂彎曲,殼緣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數條像被車輪輾壓過的深溝道。
外套膜大,十分粗糙,具有 5 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貝殼內面為白色,但富有光澤,有與放射肋相應的肋間溝,鉸合部狹長,兩殼都有主齒和後齒各壹個。主齒短,後側齒弱。
硨磲的外貌並不漂亮,但在海裏張開貝殼時,體內色彩艷麗,它們的外套膜極為絢麗多彩,不僅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常有各色的花紋。
硨磲常與大量蟲黃藻(Zooxanthellae)***生。這種單胞藻可在硨磲體內循環,並可進行光合作用,供硨磲豐富的營養。硨磲的外套膜邊緣有壹種叫玻璃體的結構,能聚合光線,可使蟲黃藻大量繁殖。
這種蛤藻的特殊關系,稱為互惠***生。此外,也食浮遊生物。硨磲肉可食,大貝殼可用作貯水器或貝雕原料。有的硨磲還能產生珍珠。小型貝殼可燒制石灰或供觀賞。有的國家已對鱗硨磲和無鱗硨磲進行人工養殖並獲成功。
在海裏生活的硨磲,當潮水漲滿把它淹沒時,便張開貝殼,伸出肥厚的外套膜邊緣進行活動。硨磲也和其他雙殼類壹樣,也是靠通過流經體內的海水把食物帶進來的。
但硨磲不光靠這種方式攝食,它們還有在自己的組織裏種植食物的本領。蟲黃藻可以借硨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條件,如空間、光線和代謝產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進行繁殖。
硨磲則可以利用蟲黃藻作食物。硨磲之所以長得如此巨大,就是因為它可以從兩方面獲得食物的緣故。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硨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