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博物館二樓進入“穿衣服”專題展區。我們首先參觀的是“掛衣治國”單元。在這裏,通過孔子收藏的十余套明代官員和婦女的服飾,集中展示了明代的官服制度。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壹套絳紅色的寬袍大袖長袍,共八套,分別是關良、白紗單(袍內內襯)、紅袍上衣、紅袍下裙、紅綢綠鑲邊雲頭鞋、藍玉帶、雕龍紋玉佩、象牙水盤,組合成壹套完整的明代長袍。
所謂朝服,就是明朝官員最莊重的服飾。主要是在皇帝最隆重的儀式上佩戴,或在鄭丹、冬至日、聖節等節日,或在關白朝賀、婉言謝絕等重要場合佩戴,配飾也很復雜。明代官員的宮廷服裝仍然保持著上下簡單的制度,以十字領、右開衩為特點,配有齊全的膝、綬帶、大腰帶等配飾,穿起來十分繁瑣。明代宮廷服飾制定於洪武元年(1368),修訂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最後修訂於嘉靖三年(1524)。此次展出的這套宮廷服裝是明末的風格,也是目前世界上唯壹能見到的壹套明代官方宮廷服裝。
與皇家服裝壹起展出的關良也非常值得精品。也叫進賢官,是第壹個穿禮服與皇家禮服相配的人。由冠額(戴在前額)、冠冠頂(黑色帶束)和冠耳(冠後兩側凸起的蝶形部分)組成。官員穿著皇家服飾,以冠上冠梁的數量來區分等級:七梁壹品,六梁二品,五梁三品,四梁四品,三梁五品,二梁六品七品,壹梁八品九品。特展中展出的這個梁冠頂部有五根皮梁。如果沒有漏梁的話,可以確定是三品官員穿皇家禮服時穿的第壹件禮服。同時也是中國唯壹知道,世界唯壹留存的東西。
公務套房裏的象牙水板非常珍貴。官員使用水板是壹個古老的傳統,存在於商周時期。它的主要用途是記錄臣子出現在皇帝面前時皇帝的命令或願望,也可以用來記錄需要向皇帝疏述的內容,相當於現在的會議筆記本和備忘錄。按照明朝的規定,官員穿皇袍所用的材料也因等級而異。象牙只有五級以上的官員才能使用,而槐木是六級以下的。博物館裏展出的這塊象牙水板上也記錄著重要的信息。上面鐫刻著“天啟四年八月初三,皇帝有幸得知”和“第六十五代授攻封公爵盛宴洞”的銘文。
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知道凹版時間是1624年。它的主人是第六十五代公爵盛宴·孔·尹稚。孔生活在明末清初。崇禎年間,他做了太子和太傅,之後又經歷了明清之變。在這場政權更叠的大風暴中,孔的所作所為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順治元年(1644)九月初壹,也就是多爾袞入京後三個多月,孔得知時事,通知新主人,願以誠相待。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明清易代的時候,有很多明朝官員是先垮了再收拾的。
但問題出在順治二年(1645)。這年夏天,多爾袞頒布了“理發令”,這是清初的壹大惡政。畢竟剃發不是明朝的習俗,而是改變了幾千年漢人數量的習俗,這在當時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果然,此令壹出,天下大亂。在江南,因為抵制理發令,江陰發生了慘烈的81天保衛戰。大江南北都有人被殺,因為理發令受害者不計其數。
但孔,這個象牙水板的主人,第壹次帶領他的人民舉行了盛大的理發儀式。當時孔府裏的人從峨嵋博帶上剃成“錢鼠尾”,孔隨後向清廷奏“剃頭奏折”,以回應多爾袞糟糕的發型。這也意味著孔以後再也沒有機會穿上皇家服裝和關在壹起了。孔尹稚去世不久,但他在生命最後兩年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為世人所唾棄,為後人所詬病。但孔子的明服在清初剃度更衣的浩劫中幸存下來,也是壹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