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冶,便是瞿子冶,其名應紹,字子冶,嘗任訓導,上海松江人。
他工詩文,其詩耀艷深華、纏綿悱惻;擅書畫,晚年尤工蘭竹,用筆放逸,為世所重;精鑒賞,凡鐘鼎彜器、秦磚漢瓦無不立辨真偽。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酷愛紫砂壺,並自號為壺公。
子冶石瓢,最早乃是由子冶在石瓢上刻繪而得名,並且此款形制與曼生石瓢略有不同。
其壺身、壺把的三角形更為規整,被稱為瘦壺,透出壹股剛韌之氣,抑揚頓挫,挺拔凜然。而在如今,我們則普遍把壺身形制為典型的三角的瘦石瓢,稱之為子冶石瓢。
然而,在百年前真正的子冶石瓢,不僅僅是因為其挺拔清矍之器形,子冶之詩文刻繪更是點睛之筆。
擴展資料:
子冶石瓢壺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於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壺以三足立身;舊時為避塵穢,農家借用鍋蓋遮擋,故此鍋蓋拎手演進為石瓢獨有之過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蓋橋鈕,此三要素構成了石瓢遺傳的DNA基因。作為個人臆斷,雖有些異想天開,但求證過程頗是小心謹慎,既見生產實物,又有生活體驗。
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造型渾厚樸拙。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穩重之感。壺身八字造型,造成壹個主視角度內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顯現簡樸大方的氣度。直流,簡潔見力度,多為暗接處理,溶於壺身整體。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橋鈕,幹凈利索,比例恰當,充分體現出秀巧精工為上的特點。
近現代,朱石梅,顧景舟亦多制此款傳世。景舟曾於1948年同時制得五把,贈於吳湖帆,江寒汀等滬上畫壇名宿。亦有高振宇輩,制出橢圓石瓢,也算是石瓢壹奇葩。我亦偏愛此款,認為此款充分體現了智欲其剛,行欲其方,剛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蘊精氣神韻於壹身,可稱之為大家,可視為壺之智者。
石瓢造型的要點在於力道,要達此目的,則要協調好石瓢各個線條所構成的三角形的比例關系,身筒、流、把甚至鈕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終突出其獨特的力度與氣韻。
百度百科-子冶石瓢
百度百科-石瓢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