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是設計。
對於每壹件代代相傳的傑作,設計必須排在第壹位。
丁蜀數萬名宜興紫砂制壺藝人無壹例外成為大師,個個都有深厚的設計功底。
本期《留住藝術家》對話華雪芹老師,聽聽她的“紫砂”之路。
丁蜀高中高壹學生華雪芹。
按照她的成績,她本應該考上大學,進入大城市。也許現在她的生活是另壹番景象。
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畢業後,她主動進入宜興紫砂行業。
“我家有點窮的時候,姐姐已經考上大學了。為了緩解壓力,聽人說宜興紫砂賺錢了,主動去了。”
無心插柳成蔭。
性格有些倔強的華雪芹選擇了它,那是壹輩子的事。
“當時和我壹起學習的人很多,太苦了就退了。後來有段時間行業沒落了,很多人轉行了。”
“但我壹直堅持,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有著強烈的感情。”當然,現在看來我是選對了行業。
最怕有才華的人還在努力。
華雪芹師從紫砂藝術家宋順英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明先生。她還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設計專業,清華美院陶瓷人文藝術高級研修班,在上海學習人體藝術。
除了系統學習,她還計劃每年去各大博物館參觀學習,參加或觀看策展,到各地旅遊。
“我也去過敦煌,參觀過那些壁畫,對我觸動很大。”在華雪芹看來,眼界決定高度,藝術創作不是想象出來的,而是大量的積累。
2014之前,她的作品深受吳明大師的影響。“大師的影子往往離不開她的作品”,比如《朱茵和曲徑通幽》。
“以後,我會專註於設計壹些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東西。”在這期間,她的才華像兔子出籠壹樣得到了釋放。
《五燈夜讀》以紫泥、黑星土為紫泥,壹壺四杯。
綠燈籠、燭臺放入鍋中,再現“寒窗苦讀十年”的場景。紅燈是寂寞無聊的讀者心中的希望之火,壹切努力只為期待“成為第壹”。
先苦後甜,人生總是這樣。
四杯纖巧婉約,五套鐫刻王國維人生三界主題。“驀然回首,那個人就在那裏,燈火闌珊處。”這壹點也包含著深刻的含義。
最近兩年“正在借鑒韓美林風格的青銅符號元素,用宜興紫砂表達自己的理解”。
她拿出了壹些近期的作品給我們欣賞,其中的《念月》幾乎瞬間就吸引了大家的註意力。
三壺為壹套,從月牙、古玉、鳳尾等諸多元素中抽象出來。
有人說,壺就像壹個人對著月亮吟詩,線條嫵媚而穩重。
也有人說,三鍋更像人生中的三個年齡段,“少年”欣欣向榮,“中年”執著,“老年”雕零。
華老師說:“妳懂,他懂,我懂。”僅此而已。
好的作品確實能引起創作者和觀眾的心。
但相對於制壺,華雪芹現在做的更多的是宜興紫砂的創意設計。
腦子裏有很多東西,不知道是怎麽蹦出來的。
“我想吃飯,想睡覺,想反復構思這些東西如何在紫砂中表現出來,在實際操作中該怎麽做。”
而這些設計,她直言並非純粹追求利益,“希望能為紫砂做點事”。
“我們寶貴的紫砂資源,讓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成就了自己,所以我必須回報社會。”
她的工作室壹樓是自用,二樓是公益教學室,“把自己的積累和經驗教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享受這些成果”。
甚至她還會為學生量身定做作品,“根據不同的性格設計符合他們認知的作品,給年輕人更多嘗試的機會”。
學生也將帶著他們的作品參加比賽。“去年,7個人去參加比賽,6個人獲獎,不管是什麽數字,這給了他們不壹樣的成就感。”
除此之外,她還會做很多慈善的社會工作,這種無私的感情註定是壹個人的境界。
果然,當我們問她未來的職業規劃時,她的回答並不意外。
“宜興紫砂不應該只是沿襲傳統。我想認真做點不壹樣的事。像我師父壹樣,他壹直做著與傳統不同的事情。”。
“希望以後能做好的作品突破以前的形式,能留下的作品有自己的印記。”
我相信,集才華、努力、頭腦於壹身的華雪芹先生,壹定能夠實現他的目標。
華雪芹檔案館
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著名陶瓷藝術家
中國民主同盟成員
宜興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第三屆宜興十大青年陶藝家陶鬥
陶豆宜興著名制壺師
07、08、09年三屆手工陶藝大賽壹等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