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代”出現,鎖定古村。這張泛黃的紅頭船契約,寬43厘米,長48厘米,上面有10多個人的花。契約上說陳家有三個兄弟,分別是繩班、繩嶽、繩安。二哥陳勝嶽婚後無子而死,長兄陳之子陳慧佩繼承二叔遺產。繩類等三家兢兢業業,繼承父業。紅頭船“盛發”號和“李賢”號是家族經營的商船,往來於津津和潮汕之間,做大豆等生意。但因為怕時間久了產生糾紛,母親在很多親戚的見證下,將商船的股份和貨物重新分配給了三家。拿到《離職函》後,丁碩請中國社科院博士後陳景熙、澄海文史專家陳對合同進行考證。經過壹番查閱和研究,他們發現,分居信的見證人有9人,都姓陳,而且“繩”字在司內出現頻率很高。“繩”字與古港新圍天後宮琉璃龍鳳窗上的銘文“穆恩新升系繩索美男子”聯系在壹起,推測陳氏家族很可能存在於古港附近。
船主的後代出現在古村,有壹條以船號命名的巷子。因此,他們在澄海西南部的《陳科齋宮世系》壹書中找到了線索。陳認為,“有可能契約主人的後代還在澄海鎮西南的銀沙鄉。”很快,傳來好消息,“我們找到了!”銀沙村有很多老房子,古韻猶存。街坊裏至今還流傳著祖先駕紅頭船的故事。今天,以紅頭船“航母”命名的弄堂“航母巷”仍保存在這裏。據說“航母”是後來陳氏家族擁有的另壹艘商船。“凱裏巷”的壹邊是船主陳的住所,連著三間“儒林堤”,另壹邊是陳的倉庫“糖屋”。在“凱裏巷”附近,有陳為祭祖而建的“長祖家塾”(當地俗稱“三山門”)。他們在巷子裏轉了壹圈,在巷子深處發現了壹位82歲的陳姓老人,而這位老人正是紅頭船承包業主陳勝嶽的第六代孫。他非常激動地向記者展示他家的寶貝:壹個藍色的米缸。“這個米缸是我祖先的遺物,在紅頭船上用來裝米的。”時至今日,老人仍用這個米缸盛米,視之為珍寶。95歲的陳婆婆家裏藏著壹個鹽木輪,據她說是紅頭船航母上擰電纜的工具。
專家:首次發現,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近日,在“南澳壹號”與海上陶瓷之路學術研討會上,由中國社科院博士後陳景熙、學者陳、丁碩提交的學術論文《紅頭船船東海關分署考察:紅頭船的運作與家族制度的維護》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陳景熙博士認為,清朝嘉慶年間是紅頭船的鼎盛時期,紅頭船的實物和文書都很少。這份契約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壹壹份紅頭船契約,也是紅頭船船東家族采取股份制經營模式的見證。他表示,這份合同對於研究紅頭船家族的商業模式具有很高的數據價值。這份契約表明,紅頭船船主家族在不可避免地分割財產的同時,保證了家族財產的相對集中,期望子孫後代從中受益,以股份制運作方式維護和發展紅頭船的營銷業務,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維護家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