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海關總署及國家環保總局聯合發布的《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開始執行,其中紅木家具因為原材料很珍貴,被禁止出口,此前國家相關部門就已經對紫檀等5種珍貴原木禁止出口。但近年來,無論是收藏和投資領域,以及在家裝市場,紅木家具行情普遍上漲已成為壹個趨勢。
政策出臺未必能對紅木家具的整體行情產生影響,目前紅木資源很少,現在生產紅木家具所需要的原料,絕大多數要從東南亞、南美洲、非洲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巨大的需求。
明清時期增值快“老紅木”易上手
紅木家具在我國的明清時期曾經達到過鼎盛,無論是用材還是設計都曾走在世界前端。
中國收藏家協會家具收藏委員會秘書長張紹武介紹,其實紅木家具在歷代都有,但是在明清時期,其制造工藝最為精湛,其中明朝的雕刻工藝比較簡明,形象明快;清朝時期則比較復雜,但是各個朝代中,都是如下幾種材質的家具最受到關註:如紫檀木、黃花梨木、雞翅木以及酸枝木,其中紫檀家具最為珍貴。
家具的價值與木材、年份、品相、款式、存世量,工藝(雕工手法)等等各個因素都有關系。在各種值得關註的硬木家具種類中,其中被北方人稱為“老紅木”的紅酸枝木家具,是壹般家庭和收藏愛好者最容易上手的品類,相比紫檀、黃花梨等價格低壹些,如壹套紫檀的明朝圈椅的價格,可以買五套老撾進口的老紅木家具。
硬木家具的市場價值獲得很大提高,尤其在2000年後的幾年,當時壹對紫檀木椅子10多萬的價格,現在要近百萬。最頂峰時期的明清家具近年來獲得更多的認可,市場價值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長。
仿制品仍具收藏價值
明清時期古典家具的仿制品,由於其所用木材本身堅硬緊密、紋理華美、色澤幽雅等,也有升值空間,因此在當前的家裝市場受到熱捧。
仿制明清時期的高仿家具,在近10年非常興盛,這主要是由於當前市場上有巨大的需求,壹方面人們對於中式家具文化的追求,另壹方面也在於它的收藏價值,其材質的珍稀性,使得其仿制品也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而且由於仿制品的易得性,品種更為齊全,與當前人們的生活更為接近,因此仿古家具在市場價值的增長速度更快。
南海黃花梨木是最好的木質,但是現在市場上原料已經基本絕跡了,因此這種材質的仿制品本身的價值也非常高,同時雕刻工藝也是仿制品價格的決定因素。
紅木家具的走紅行情,主要還是中國市場拉動整個東南亞地區,因為本身中國紅木家具的原材料主要產自兩廣地區,經過明清時期的大量采伐,現世存量已經非常稀少了,歷史上就從相鄰國家進口的比較多,如清朝時的紫檀就從印度和印尼進口,盡管像越南壹些國家也鑒於樹種的珍稀,在本國內限制出口,但是受到中國整體市場向好的影響,仍然不能杜絕。
“紅木家具”由來
中國古典家具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物學會鑒定專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鑒定中心鑒定專家張德祥介紹,其實“紅木家具”這個概念過於寬泛,在我國《國家紅木標準》中,將紅木家具規定為5大屬性、8大類別,***33個類別,這是在當時江浙地區出現大量明清家具仿品時壹個地方性術語,後來國家輕工業部門將珍惜樹種制造的家具統稱為“紅木家具”,而在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如紫檀木等家具,壹直被稱為“硬木家具”。
市場量雖少拍價高
紅木家具在拍賣中所占的比例壹直很小,不過其中也不乏亮點,能夠反映出家具市場價格的上漲。2003年,康熙皇帝禦制“壽山石嵌人物圖雕空龍壽紋圍屏”,拍得2358萬港元,刷新中國家具拍賣成交價世界紀錄。嘉德2004秋季拍賣會上,壹件清乾隆紫檀雕福慶有余四件櫃以539萬元成交,創造了國內紫檀家具拍賣的最高價格。
同年在北京翰海秋拍會上,清黃花梨雕雲龍紋四件櫃以1100萬元成交,創下當時國內古典家具拍賣最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