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究竟是什麽樣的刀?
繡春刀是明朝特務機關錦衣衛、禦林軍佩帶的概念制式兵器,從《出警入蹕圖》描繪的明朝皇帝出京謁陵盛況,即皇帝在宮廷侍衛的護送下,騎馬出京,聲勢浩大的來到京郊的十三陵拜先祖,其中可以看出明朝軍士和錦衣衛佩戴的繡春刀均不同。
“繡春”二字其實取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詞“繡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這句詩形容的是壹位姓竇的禦史。這位禦史深受皇帝信任,身著繡衣巡視天下。而明代錦衣衛,最開始是皇帝的內衛,後來才逐漸成為皇家特務機構的精英,所以將錦衣衛所持的刀,取名為繡春刀。
傳說每個錦衣衛都有壹把特制的繡春刀,每把繡春刀的樣式都不相同,不過遺憾的是,比起有實物考證的飛魚服,繡春刀至今還沒有發現實物,真正的繡春刀長什麽樣,並沒有留下文字記載或出土實物,流傳的畫作也是寥寥帶過,沒有明確提出哪類刀屬於繡春刀,因此就顯得有些神秘。
但是,後人仍可以通過明代繪畫與史料了解繡春刀的形制。比較靠譜的解釋是,繡春刀是朝廷配發給廠衛使用的官刀的統稱,其形制可能並不是只有壹種。
由於是官制刀,又是廠衛所用,因此使用了很多鎏金錯銀的裝飾,便有了繡春刀這樣的雅名。繡春刀其實算是概念性的佩刀,說白了它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用途,只有高級的錦衣衛才有資格佩戴繡春刀,它是皇帝作為獎賞賜給錦衣衛的。
由於缺乏考據的資料,大多數人的看法認為繡春刀的樣式和明代常見的腰刀差不多,只是刀身較壹般腰刀短小,而且全身有弧度,便於拔出和守刀,繡春刀最大的特點在於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織有排穗。
繡春刀不但吸收了唐刀、單刀等前代名刀寶劍的優點,還部分借鑒了日本刀、蒙古刀的長處,可謂東亞寶刀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它既能單手刺斬,也能雙手握住劈砍,因此向來被明軍高級將官與侍衛視若珍寶。
據說繡春刀的鍛冶制作技術極高,傳說每把繡春刀都是千錘百煉之作,所以刀鋒鋒利無比,雙手持刀壹刀砍下,足可把整只馬頭砍斷,其韌性強於日本武士刀百倍,相傳當時倭寇侵犯明朝邊疆的時候,就有錦衣衛特務小隊前去討伐,他們行蹤詭秘,專挑倭寇的頭領追殺,後來嚇得倭寇很長時間都不敢再來侵犯。
此外,佩繡春刀並非錦衣衛的專利,留守衛、旗手衛等親軍都可以佩帶。明代宮廷畫《出警入蹕圖》中,幾位錦衣衛軍官的佩刀,就應該是繡春刀。
另根據《大明會典》之類的典籍和壹些明清筆記,繡春刀也有可能只是壹種禮器,給近臣在禮儀、出行、祭祀等特殊場合使用,“本朝文武大臣扈從車駕,則賜繡春刀、椰瓢、茄帶”,“錦衣衛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賜繡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以便護大駕行大祀諸禮。”
另外據《明史》記載,嘉靖年間的錦衣衛指揮使張爵的墓誌裏寫有“賜四獸麒麟服、鑾帶繡春刀、銀鎁瓢方袋三事”,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張爵“充前驅使事,壹切機務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揮僉事俸。
自發駕以至回鑾,飛魚蟒衣、帑金、廄馬、酒飯之賜,及宣召面諭之優,不可枚舉。”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飛魚服繡春刀是皇帝賞賜的,繡春刀就好像清朝黃馬褂,有功之人才可以賜予,但並不是錦衣衛裏每個人都有繡春刀。
據報道,現在唯壹發掘出的錦衣衛兵器,是臺灣收藏家王度收藏的“東廠雙刀”,這兩把刀***享壹個刀鞘,兩把刀的內側都刻有壹字,分別是“東”和“廠”,合刀“東廠”二字相對面置內側,這兩把刀是已故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的最愛,但這把造型奇特的雙刀究竟是不是繡春刀,也沒有個定論,因此被稱為“東廠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