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在大學期間對讀書的熱愛已經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也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林達是當年到延安插隊的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隊時,她與路遙相識並與之產生了愛情,之後兩人結婚。在1992年路遙去世前三個月,林達與路遙簽了離婚協議書,那時的路遙已經病入膏肓。照片中是路遙與林達。
照片中是路遙與女兒。路遙在與林達結婚後生下了兩人的女兒,並取名為路遠。作為知青的林達在回京的時候作為家屬的路遙是可以壹起回北京的,但是路遙對此並沒有壹起回去的打算,他的態度非常明確,林達回去是她的自由,他不支持也不多加幹涉。但是路遙內心卻是很生氣,甚至向林達提出壹個比較苛刻的條件:妳回北京那是妳的權利,但不能把女兒帶走。路遙唯壹能支撐他愉快生活的恐怕只有他的寶貝女兒。
1988年,路遙完成了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比磚頭還要厚的大部頭小說,醞釀三年,寫作三年,路遙為它傾註了所有的心血。在《平凡的世界》完成初期,這部作品在當時的文壇裏並不被看好,只有極少數的人對於這部作品給予肯定外,更多的人給路遙都是當頭壹棒。30多年過去了,這部小說依然是最受中國讀者歡迎的作品。
在《平凡的世界》第壹部剛剛完成時,文壇上給了路遙當頭棒喝,曾被婉拒退稿。曾有編輯這樣說:“三十多萬字,還沒來得及感動就讀不下去了。”在上世紀80年代正是現代文學思潮滾滾而來的時期,路遙的作品顯得那樣的“樸素”和“笨拙”。但這是路遙堅持要選擇的,他就把目標設定為人民,他要寫的是平凡土地上普通人民的故事。照片中路遙正在與陜北老鄉交流。
路遙壹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家鄉的黃土地。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說:“是的,我剛跨過40歲,從人生的歷程來看,生命還可以說處於‘正午’時光,完全應該重新喚起青春的激情,再壹次投入到這莊嚴的勞動之中”。照片中是在陜西窯洞裏的路遙。
路遙壹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家鄉的黃土地。他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說:“是的,我剛跨過40歲,從人生的歷程來看,生命還可以說處於‘正午’時光,完全應該重新喚起青春的激情,再壹次投入到這莊嚴的勞動之中”。照片中是路遙與莫言。
路遙經常在寫作的時廢寢忘食,他曾為了了解礦工生活,他跑到礦山與礦工們同吃同住。他經常這樣透支身體,長時間的熬夜、營養不良導致他的身體壹天不如壹天。在壹部作品寫完後,路遙把筆扔出去,照了照鏡子,看著疲憊的臉,兩鬢有那麽多白發,即使這樣路遙還是無怨無悔。他曾說過:“生活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為選定的目標而獻身是永遠不悔的。”照片中的路遙正在思考問題。
突然而至的生病入院讓路遙改變很多,以前無所顧忌十分強勢的他開始變得柔弱和有人情味。其曹谷溪曾回憶道:路遙是壹位英雄,患病後的路遙仍然是壹位英雄!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病醫治無效,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但他留下的作品,壹直照耀著、溫暖著、指引著無數人。照片中是病床上的路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