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拍賣的情況看,名人的眼鏡成了追逐熱點,但不是名人佩戴過的古董眼鏡價格也不低,像壹副清代玉石鏡片的古董眼鏡,目前的價格至少在50萬元以上,而采用天然水晶制作成鏡片的清代眼鏡價格也起碼在萬元之上。
集藏眼鏡三步走
先看年代。從眼鏡出現至今已近800年,每個時期的眼鏡都會有不同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款式的變化,也有材質的變化,更有時代節奏的變化。這給了集藏者壹個區分不同年代眼鏡的特征。如早期的歐洲眼鏡非常少見,現在幾乎都成為了文物,價值自然不菲。此後的眼鏡發展到系繩式眼鏡,在我國的明清兩代也流行,而上個世紀的眼鏡則出現了眼鏡架,那麽這類眼鏡就屬於近代眼鏡了。當然從材質上也可以區分,如樹脂鏡片和塑料鏡架是當今流行的眼鏡材質。通常年代越早的眼鏡其市場價值越大,因為早期眼鏡產量少、價格高,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且許多眼鏡的用材上乘,這也可以解釋古典眼鏡為什麽現在身價高昂的原因,而有百年歷史的老式眼鏡價格同樣不菲的道理也在於此。
後看材質。材質是眼鏡收藏的另壹個重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壹副眼鏡的身價。首先看鏡片,鏡片有水晶石片(天然及人造)、玻璃片或樹脂片,其價值大相徑庭。其次看鏡架,鏡架材質非常多,既有金、銀、K金、白銅、黃銅、磷銅、不銹鋼、鈦合金等金屬鏡架,也有木質、玳瑁、牛角、塑料等非金屬鏡架,不同材質決定了鏡架的收藏價值與市場價值。
再看做工。鏡片要仔細查看磨制加工及拋光的精細度,鏡架除了制作水平外,如果有花紋圖案、雕刻或刺繡等工藝,則需對其水平和精美程度加以評判。壹些老字號的眼鏡店往往會在鏡架上做標示,如“楊明遠”、“玉盛祥”等,可以通過這些標示以評定其年代與材質的價值。
另外,眼鏡盒也是件不錯的藏品,其制作水平和藝術價值絕對不低於眼鏡,因此也有人專門放棄眼鏡而專註眼鏡盒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