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起源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根據電話傳話器裏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震動的現象,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麽,反過來,這種顫動也壹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1877年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克瑞西按圖樣制出壹臺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指著這臺怪機器對助手說:“這是壹臺會說話的機器”,他取出壹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壹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壹頭和受話機連接。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起了“瑪麗有只小羊羔,雪球兒似壹身毛……”。唱完後,把針又放回原處,輕悠悠地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不緊不慢、壹圈又壹圈地轉動著,唱起了“瑪麗有只小羊羔……”,與剛才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唱的壹模壹樣。在旁的助手們,碰到壹架會說話的機器,竟然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1877年12月,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公開表演了留聲機,外界輿論馬上把他譽為“科學界之拿破侖·波拿巴”,是19世紀最引人振奮的三大發明之壹。即將開幕的巴黎世界博覽會立即把它作為時新展品展出。就連當時美國總統海斯也在留聲機旁轉了2個多小時。
10年後,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把留聲機上的大圓筒和小曲柄改進成類似時鐘發條的裝置,由馬達帶動壹個薄薄的蠟制大圓盤轉動的式樣,留聲機才廣為普及。
留聲機原理
1、在黑色唱盤上, 聲音振動由壹條波浪起伏的軌道或溝槽來實現, 在唱盤平面上的波動, , 盡可能準確地再現聲波的壓力變化。當唱針沿著溝槽移動, 針尖隨溝槽波動而輕微地振動。這個振動通過機械裝置傳送壹個膜而將其放大並散發在空氣中;
2、當唱盤轉動速度與錄音時壹樣, 聲音就被準確地恢復出來, 如果不是, 它所生產的振動頻率與錄音頻率不同。各種各樣的沙沙聲來自於灰塵,引起唱針額外的運動;
3、老唱機有手搖唱機、4速唱機等。手搖唱機上滿發條後,壹次可以連續播放1張唱片的正反2面。4速唱機播放粗紋唱片效果好於密紋唱片,放鋼針唱片也還是差強人意的,還能便於轉錄磁帶。鉆針機器唱頭為鉆石,不需更換,但播放時“沙沙”聲較大;鋼針片雜音較小,音色嘹亮,但要更換唱針。低價位的舊唱機可以放著玩兒的,但是品相不會太好了。性能、品相具佳的唱機,才具有收藏價值;
4、唱片分為鋼針唱片、密紋唱片、粗紋唱片、鉆針唱片。播放密紋片和鋼針片用各自的唱頭,以保護密紋片。唱片應是清潔的,音槽中灰塵多會影響播放的。